哥大校長辭職後 校園反以風潮更大

莎菲克此前兩次打開校門,授權紐約市警大規模驅趕和逮捕挺巴抗議學生,圖爲挺巴學運中的哥大校園。(記者曹馨元 / 攝影)

全美各大學即將開學,新學期伊始,將重現反以色列的激烈抗議浪潮。哥倫比亞大學校長莎菲克在開學前突然辭職,就是預告了即將到來更大、更持續的校園反以挺哈風潮,勢必衝擊民主黨大選。

去年10月哈瑪斯對以色列發動恐襲,有上千以色列平民婦孺老幼被屠殺,200餘人被俘爲人質,迄今仍有百餘人生死不明。以色列發動致命報復打擊,不剷除哈瑪斯勢不休。以哈停火談判15日舉行,當事人哈瑪斯沒有參加,雖不至功虧一簣,但反映出距結束衝突的「最後階段」,加薩和平仍是遙遙無期。加薩平民死亡人數已破4萬,給全世界反以挺哈勢力壯大空間。如果這輪停火協議談判沒有進展,伊朗揚言即將發動攻擊。

全美主要大學校園在去年底出現學生反以挺哈抗議,本屬言論自由,各校未多阻止;隨着以軍掃蕩行動擴大持續,誤傷平民人數增加,輿論譴責聲浪增加,學生抗議規模不僅擴大,也出現校外勢力參與(紐約警方逮捕哥大抗議者中,就有100多人來自非學生的校外人士),轉成校園內外的反以結合的政治浪潮,衝擊正常的上課考試,迫使各校教學停頓,最後停止或縮小畢業典禮規模的荒謬現象。紐約哥大是全美校園抗議焦點,校方被迫在校園言論自由與限制歧視之間畫出紅線。

國會衆院共和黨去年12月爲此舉行聽證會,就校園內猶裔學生難以上課的歧視情況,邀請七位大學校長出席說明,結果哈佛大學校長與賓大校長由於應答失當,暗示校園內反以仇猶言論並無不妥,即迫於內外壓力下雙雙去職。哥大校長莎菲克在國會作證後,兩度召警進校強制處理校園抗議,遭校內強烈批評失策,日前也辭職,成爲第三位因此辭職的長春藤校校長。

莎菲克辭職極爲突然,一般認爲她在6月畢業典禮就應辭職,此時辭職事先沒有音訊,事後沒有聽到婉惜之聲。哥大校報稱莎菲克辭職讓教授們吃驚,但不意外,因爲處理不當,「校長已經失去學生教師的信任支持」。「全美大學教授協會」(AAUP)指莎菲克「未能」保護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將成爲她工作的永久污點」。校內反以挺哈學生則聚會相慶;但其他猶裔哥大教授則譴責沙菲克,說她未能及時保護猶裔學生,並妥善解決校園的反猶太主義問題」,哥大校董會早該解僱莎菲克,而不是讓她辭職。召開聽證的共和黨國會衆議員斯特凡尼克則推文「樂見辭職」,未能保護猶裔學生「早該下臺」。可見莎菲克無論如何處理,都難讓各方滿意。

去年10月以來,全美串連式的校園大規模抗議活動,各大學都措手不及,今年則採取不同程度限制措施,對抗議方式、時間與地點都重新規範。哥大在莎菲克辭職前一週就爲秋季開學預做準備,校園不再對外開放,只有配戴哥大識別證才能進入校園,要求訪客填表,同時採取進入校區綠黃紅三種顏色管理。哥大安全單位公開講明「鑑於新學年即將開始,哥大和全國各地的大學校園可能會出現混亂,這項變革旨在確保我們社區的安全。」其他大學也重新訂規則管制校園出入,但親巴的學生團體也放話絕不讓步。

聯邦法官裁定,洛杉磯加大校方,在校區內不得讓親巴抗議者阻止猶裔學生進入教室和校園其他區域,保障所有學生在校區享有同等自由出入權利,校區內不得有「禁猶區」,這是聯邦法官第一次就明確裁定示威活動不得對他人造成不利。

校方這種如臨大敵的限制作法,改變自由寬鬆的校園氣氛,但當前校園內沒有哪位校長能夠毫髮無損的度過這段時期,原來自由言論的保障塑造校園內的多元化,社會思潮與世局變化,更不停灌溉各種激進主義,任何人試圖管理都會激怒任一方。

民主黨即將舉行全代會,芝加哥會場內外必將見到反以挺哈的大軍紮營,抗議拜登與賀錦麗的中東政策,會場內將有至少30名黨代表要高聲抗議拜登挺以政策,更要求賀錦麗承諾對以色列實施武器禁運,而會場外反以親以的各方人馬都到齊,舉行示威,相互較勁,施壓賀錦麗;而賀錦麗外交政策迄今仍是莫測高深,若她選擇繼續擁抱拜登政策,概括承受,可能得罪密西根選舉人票,從校園到會場,都不會是寧靜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