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大轉彎 移民不敵經濟利益
美國總統川普(左)和哥倫比亞總統裴卓(右)廿六日因美國軍機遣返移民事宜,一度互嗆要向對方國家祭出關稅。(法新社)
美國總統川普和哥倫比亞總統裴卓爲了哥國拒絕美國以軍機載運移民返國,一度以關稅針鋒相對。但不到廿四小時哥國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變,軟化接受美方所有條件,哥國媒體指出,關鍵原因還是爲了龐大經濟利益。
哥國媒體報導,裴卓一開始態度強硬,不惜和川普硬碰硬,被外界稱爲「唯一敢對川普說不的拉美國家領袖」。但裴卓此舉卻引起哥國朝野論戰,在討論如何應對美國製裁的會議中,也有閣員主張以較溫和的態度和白宮持續保持對話,緩解對立情勢。
裴卓口中「保護哥倫比亞移民尊嚴」的高姿態,顯然不敵經濟現實壓力。
中央社引述哥國「國家報」報導,哥倫比亞總出口超過四分之一銷往美國,十分依賴美國市場。其中出口百分之四十是原油,百分之十一是咖啡,另外百分之十點五是花卉。光是咖啡一年出口美國就價值廿億美元(約臺幣六百五十億元)。
此外,一旦遭美國課徵高額關稅,花卉產業受到的影響最大,因爲該產業爲哥倫比亞提供了廿萬個工作機會,其中女性從業人員就佔了一半。哥倫比亞預計今年向美國出口四萬五千噸花卉,價值高達四千萬美元,情人節更是出口高峰期,如果受到提高關稅影響,損失無法估算。
相對的,美國和哥國若發生貿易戰,美國的汽油、咖啡和鮮花等商品價格可能上漲,但美國經濟受到的影響顯然遠不如哥國。
哥國「觀察者報」報導,許多地方政府首長因爲地區經濟收入靠出口美國,因此強烈反對裴卓與美國翻臉,甚至提議自行組團到華府,表達「裴卓不代表所有哥倫比亞人民」態度,也紛紛要求裴卓必須冷靜處理和美國的關係,避免緊張情勢升溫重創哥倫比亞經濟。
不只經濟層面,哥倫比亞也一直是美國在拉丁美洲的戰略伙伴,美國政府每年提供六億美元援助,兩國也共同打擊游擊隊和販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