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想上岸,到底有多難?

考公這件事到底有多卷?

最直觀的一組數據,是202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過審的人數高達212.3萬,與之相對應則是國家機關僅招錄3.12萬人,錄取率僅有1.47%。這意味着每一萬名考生中,能夠成功上岸的數量僅有:

147人。

而在2003年,報名的人數約爲12.5萬人,錄取率則爲4.4%。在這20年裡,公考報名過審人數足足翻了近16倍,但理論錄取率反而一路下滑。

正所謂宇宙的盡頭是編制,編制的盡頭是公務員。一篇名爲《山東考公團,正橫掃江浙滬》的報道中提到:“山東專門有一個巡考團,就是輪着考,全國轉一圈,我考上哪個算哪個。他們把國考當一模,上海市考當二模,江蘇省考當三模,浙江省考當四模,到了山東省考,正式考試”。

以2022年省考爲例,如果考生既想參加2021年12月11日上海筆試,又想參加隔天在北京舉行的“京考”,那麼他就必須在下午17:15分上海場考試結束後,立刻跨越1213公里趕到北京參加早上九點開始的考試,中間的時間窗口僅有16個小時。

往年巡考團還能有充分的時間去計劃參加各個省份的考試,但在2022年,由於疫情的影響,多地考試時間一再改期,最終有多達14個省市在同一天舉行考試。

在中國社會中,體制內外,構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

體制內鄙視鏈

如何區分一個人是否屬於體制內,最簡單的標準是看他工資是否由政府財政承擔,俗稱“吃公糧”。

比如四大行或者三桶油,即使這些工作看起來極其類似公務員,同樣工作穩定、級別分明,有着種類繁多的獎金補貼和單位食堂,但他們的工資依舊是集團負責,稱不上是“體制內”。

體制內公務員大致可以分爲三類。其中檔次最高的,是由中央政府承擔工資的“國家公務員”,通常稅務局、審計局等由中央直接管轄的單位員工都屬於此類,而這一類公務員,所需要通過的考試則是競爭最爲激烈的“國考”。

第二檔是地方公務員,比如省市財政局、交通局等等由地方政府直接管轄的單位員工就屬於此類,而其准入門檻,則是錄取人數相對較多的“省考”。以最新數據來看,2023年公務員考試中,國考計劃招錄3.71萬人,而省考則近19萬人。

對於地方公務員來說,其薪資待遇福利水平,基本取決於所處地方的經濟實力,比如沿海省市薪資普遍高於中西部。

最後一檔則是事業編,就職於事業單位的正式員工基本都可以稱爲事業編。但由於其薪資依舊由政府承擔,事業編雖然不屬於公務員體系,但依舊被稱爲“體制內”。

而事業單位又由於上級單位的不同,可以大致分爲國家事業單位(譬如由中央直屬的協和醫院)和地方事業單位(譬如上海市公積金管理中心)。

但無論是國考還是省考,通過這類途徑進入公務員體系時,天然處於鄙視鏈的底端。處於金字塔上層的還有另外兩類人羣:選調和轉業。

選調生是指通過國家選拔培養公務員計劃選拔進入基層工作的高校畢業生。其中最頂級的中央選調生,只從985院校選拔,最終工作單位都是中央組織部這種級別,這一類選調生不會公開。

其次則是定向選調生,比如警察學院畢業後加入警察隊伍,狂飆中的安欣大概率就是通過這條路進的刑警隊。除此之外還有普通選調生,基本從各大高校的學生幹部和黨員中選拔。

另一條路則是轉業,最爲典型的案例是退伍軍人。

通常含金量最高的一批崗位都由選調生或轉業人員擔任,但通過考公上岸卻是絕大多數普通人的唯一選擇。

公務員的晉升之路

進入體制內只是第一關,接下來還有整整二十七個等級的公務員級別。

其中能夠被稱爲領導的,有十個級別,從最低鄉科級副職,到最高國家級正職。而最低的鄉科級副職這道坎,攔住了85%的公務員。

這裡插入一個冷知識,我們日常稱呼的“高幹”,其實最低級別是廳級幹部。

在我國執政體系中,最爲特殊的部分其實是村長和村書記,這兩個職務是唯二不屬於公務員體系,完全由村民自行選拔,但卻擁有領導權力的職務。

除去這一套“科處廳局部”的職務系統外,公務員內部還有一套名爲“職級”的體系,設置在廳局級以下,一般職級只和工作年限有關。

公務員的晉升也有例外

雖然公務員選拔晉升有嚴密的程序,但在其中始終有被破格提拔的人物,比如雲南曾經出現過全國最年輕的廳長,但她也可能是全國最年輕的落馬高級幹部。

相比於安欣40多歲才當上正科,這幾位平均兩年升一級的幹部堪稱神速。

2022年國考熱門崗位競爭力度創十年新高

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蔘與的公務員考試來說,難度逐漸提升還體現在熱門崗位的競爭上。

2011年最熱門崗位是上海的財政部派出機構,由於位於一線城市而且崗位地位不低,成爲熱門競爭崗位也無可厚非,而當時報名/錄取比例不過790:1。

但到了2022年,最熱門崗位竟出現在西藏某個郵政管理局,這樣一個工作地點偏遠、工作單位樸素的崗位,報錄比刷新近十年來最高記錄,高達19236:1,兩萬個人搶一個崗位,錄取率低至0.0052%,這清華北大的錄取率都有0.06%。

通常來說,熱門崗位一般要符合傳統觀念中的“權力大、待遇好”。但到了2022年,上岸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西藏郵政管理局這種“不限專業、不限學歷、不限戶籍”的三不限崗位反倒成爲熱門。

廣西上岸概率最大

除了崗位外,各個地方錄取比例也有差異。

截止於2022年10月17日,根據不同地方的招錄人數與報考人數之比顯示,廣西是我國上岸概率最大的省份,而西藏北京由於招錄人數較少或者報考人數較多錄取率普遍較低。

如下圖所示,如果單純以上岸爲目的,大家來年盯着這些深紅色省市去考就好。

國考對學歷要求逐步提高

而國考之所以難,除了報考人數多之外,報考的重重條件也使得國考異常艱難,從學歷,工作經驗,身體素質,年齡各個維度國考都有所限制。

就學歷而言,2014年針對大專學歷還提供了426個崗位,隨着本科生數量上升,專科所屬的大部分崗位逐漸被劃爲本科,2022年僅供大專報考的崗位僅剩3個,本科則由8823個提高至21374個。

僅16%的崗位需要工作經驗

公務員除了對學歷提出要求之外,個別崗位也對工作經驗提出要求,需要報考人員有基層工作經驗,這種政策主要照顧具有”支教、支醫、支農、扶貧”俗稱三支一扶經驗的考生。

換句話說,有部分崗位是專門爲有這類經驗的考生設置的,比如教育部會吸收部分支教學生、農業部吸收部分支農學生等。

稅務局是國考中招錄人數最多的單位

在國考中,吸收公務員的主力軍年年都是幾個主要單位:稅務,海關,鐵路公安,銀保監會,統計局與海事局。

這些單位往往管轄範圍較廣,事務繁忙,都成爲用人大戶,其中稅務歷年都是國考中招人最多的單位。

高考熱門專業從來不是公考熱招專業

雖說考公逐漸成爲應屆生畢業後的首選項,但在報考大學選擇意向專業之時,似乎並沒有多少人會提前預想到考公這條路。

根據百度大數據顯示的高考熱搜專業和國考招錄專業的對比顯示,隨着互聯網和科技相關專業成爲高考主流,國考的傳統偏好專業與高考熱門專業逐漸脫鉤。

尾聲

2012年3月,全國人大代表劉錫榮搞了個大新聞。

據他所述:“一些鄉鎮好幾百個幹部,小汽車停了好幾排,一些地方政府秘書長有十幾個,每個秘書長都要給房子,配汽車,這些支出最終都是老百姓買單。老百姓再勤勞,也養不起這麼多官啊!”[4]

同時他還配了個數據,稱“一個地級市,人口是東京的1/5,紐約的1/6,GDP是東京的0.1%,紐約的0.18%,但卻有41個“市領導”,是東京或紐約的六倍,它們都只有區區數人,還不夠我們這兒組一套班子。”[5]

中國如今到底有多少公務員已難以考據。能查詢到最爲權威的數據,是在2006年人民網的一篇報道中所述:

“我國曆史上官民的比例在西漢時是1:7945,在唐高宗時是1:3927,在康熙時是1:311,在建國之初大約是1:600,目前則達到1:28左右。對這組數據雖然還存在爭議,但目前百姓供養官員人口負擔過重是事實。”[6]

當然,用古代皇帝集權制下的數據放到今天來做比較顯然不合理。公務員的本質,是爲更高效執行國家層面制度而生,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所需管理的方方面面必然性的增多,從而自然需要更多的管理者和執行者。

本質上正是這龐大的基層公務員隊伍,構築瞭如今這個高效運轉的社會體系。

[1] 公務員法

[2] 中公教育

[3] 百度大數據

[4] 中國改革正未有窮期-中國青年報

[5] 官滿爲患?一筆糊塗賬

[6] 中經時報:根除“官多爲患”積弊要有新思路

編輯:張澤一

視覺設計:疏睿

責任編輯:張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