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提升持股市值,機構預判每年有望新增5000億

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相關舉措和指標“靴子落地”。1月23日,國新辦就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聚焦公募基金、商業保險資金、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卡點堵點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更加具體的舉措。

富國基金對第一財經分析,相關舉措既有立足當下的目標設定,如投資A股的規模和比例要求;又有着眼長期的制度安排,如考覈制度、投資生態。整體而言,政策的核心目的是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提升資本市場的穩定性,實現高質量發展,並增強投資者的獲得感、提振市場的信心。

“總體看,此次政策和發佈會信息主要回應市場關切的問題。”金鷹基金預計,未來每年中長線資金入市規模有望達到5000億~7000億元左右,其中公募基金持股規模增長有望對應5000億~6000億元左右的增量資金。

預計增量規模數千億

1月22日,中央金融辦、證監會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

在23日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證監會主席吳清表示,公募基金是資本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和買方力量,並再次表明強化功能發揮,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同時提升實際投資比例,明確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來三年每年至少增長10%。

據富國基金測算,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爲5.9萬億元,全年同比增速爲13.5%,但近3年滾動年化複合增速爲-2.8%,且18.2%的A股配置比例也處於2013年以來中樞以下水平。

“在未來三年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長10%的指引下,公募基金有望穩步提高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和佔比,併爲A股市場帶來萬億級的增量資金。”富國基金表示,在短期內,中長期資金入市的預期有望進一步提振投資者信心。

金鷹基金則預計,未來每年中長線資金入市規模有望達到5000億~7000億左右。其中,國有險資保費轉化預計貢獻千億元左右增量,險資的長期股票投資試點也將在2025年新增千億元左右增量(後續還將繼續擴大),公募基金持股規模增長有望對應5000億~6000億左右的增量資金。

在投資方向上,公募基金對哪些行業比較青睞?在2024年四季度市場波動調整後,又是如何調倉佈局的?

從最新季報和Wind數據來看,剔除港股數據後,截至2024年底,公募基金共計重倉了2591只A股票,合計總市值爲2.64萬億元。據第一財經統計,以申萬一級行業爲基準,公募基金的第一大重點配置行業是電子行業,基金持股總市值爲4465.8億元。

電力設備、食品飲料兩大行業分別以3200.1億元、3092.54億元的基金持股總市值緊隨其後。在上述三大行業中,電子、電力設備分別在2024年四季度被減持了8.38億股、4.53億股;而食品飲料則被增持2.21億股。

整體而言,在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公募基金在去年四季度對21個行業進行了減倉,除上述行業外,有色金屬、房地產是減持程度最高的兩大行業,分別減少了35.26億股、10.63億股;與此同時,其調倉偏向的則是鋼鐵、非銀金融、商貿零售等行業,單季度均有2.4億股以上的加倉。

“這意味着無論漲跌,公募基金都需要加大權益配置。繼續推動指數基金/ETF是主要實現路徑。”鵬華基金研究部總量週期組組長張峻曉對第一財經說,各類資金中,險資是最確定的增量。

張峻曉認爲,目前保險全行業資金運用餘額爲32萬億元(其中社保3萬億元、養老金7.8萬億元),假設權益配置比例提升1%,再加上每年的新增保費及資產再配置規模,保守估計會帶來超6000億元的年度增量。

指數化投資發展再加速

近年來,受股市波動等因素影響,市場的賺錢效應相對有限,與股市相關度高的權益類產品自然備受影響。在2024年三季度末的政策加持下,市場迎來一波急速上漲,賺錢效應的爆發讓各類產品的業績均有所反彈,這也大幅改善了權益基金的運作情況。

據第一財經統計,公募基金2024年爲持有人賺取回報1.28萬億元,這一數字僅次於公募行業2020年處於“高光時刻”時的全年盈利(1.97萬億元)。在此之前,公募基金已經連續兩年虧損,累虧近1.89萬億元。若從2022年開始計算,公募基金近三年的虧損金額已經縮至6068億元。

按基金一級分類,包括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在內的權益類產品,2024年三季度的基金利潤合計達9396.47億元,是單季度盈利最高的季度,也是其在連續虧損5個季度後首次扭虧爲盈。雖然四季度再度虧損近千億元,但全年整體仍盈利5416.95億元。

在這當中,指數型產品貢獻了絕大多數利潤,全年盈利達到4375.84億元,佔比在八成以上。就單隻產品而言,利潤排名前九均爲ETF產品,全年盈利均超過120億元,最高的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年度盈利爲564.35億元。

事實上,被動投資在2024年迎來了規模、新發、資金量以及話題度等多方面的高光時刻,2024年9月底以來的行情對ETF發展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據第一財經統計,2024年全年超過1萬億元的資金淨流入股票型ETF市場。

同時,在新發市場,ETF也按下了“加速鍵”,產品申報和發行工作節奏有所加快。以基金成立日計算,在指數基金的助力下,2024年股票型基金新發規模的佔比爲21.13%,創下近9年的新高。

記者注意到,快速擴容的ETF產品已持有越來越多的A股流通市值。2024年四季報顯示,公募基金前五大重倉股分別是寧德時代、貴州茅臺、美的集團、招商銀行、中國平安,至少都有540只以上基金重倉持有,前十持有量的產品多爲寬基ETF產品。

在上述發佈會上,吳清再次表示,將加快推進指數化投資發展,制定促進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實施股票ETF產品的快速註冊機制,原則上從受理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完成註冊,進一步便利各類中長期資金投資市場。

費率改革行至第三步

近年來,公募基金行業整體上保持穩健發展的態勢。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境內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合計爲32.83萬億元,第六次刷新年度紀錄,且較上年底的27.6萬億元,同比增加18.95%。

規模不斷壯大,意味着行業也將面臨更多挑戰。吳清指出,近年來受股市波動等複雜因素影響,公募基金行業中也暴露出經營理念偏差、公司治理存在缺陷、投資行爲短期化等問題。經過認真調研論證,證監會目前已形成初步改革方案。

除了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外,吳清表示,要完善基金公司的治理和定位,如系統改革行業考覈評價體系,全面加強長週期業績考覈,進一步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和薪酬管理制度,着力強化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經理與投資者利益的綁定,防止出現重規模、輕回報的經營傾向,避免片面地追求規模,不重視投資者的回報。

事實上,監管此前已多次發文提出,着力提高投資者獲得感,從規模導向向投資者回報導向轉變等。2024年9月的一份機構監管情況通報就顯示,監管部門已對公募基金管理人分類評價制度進行了全面修訂,避免單純以業務規模“論資排輩”。如“增加逆週期佈局指標,對高位發行規模較大、投資者體驗差的管理人予以扣分,反之加分”。

同時,吳清表示,要進一步穩步降低公募基金綜合費率,在已經降低基金管理費率、託管費率、交易費率的基礎上,2025年起還將進一步降低基金銷售費率。Wind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產品支付的銷售服務費爲137.6億元,同比增加13%。

證監會於2023年7月啓動公募行業費率改革,目前,存量產品降費、規範公募基金交易佣金等前兩階段工作已完成。隨着公募行業費率改革的第三步落地,公募基金綜合費率將下降18%,每年爲投資者節省約450億元。

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策略研究員夏仕霖對第一財經表示,推動規模可觀的增量資金入市,有利緩解市場近年來縮量博弈的壓力。近期臨近歲末市場交易偏淡、風險偏好下降,A股市場還面臨一系列外部風險因素,上述舉措預計將有效穩固市場信心、提振市場風險偏好,推動市場築底回暖。此外,有望對市場結構與投資生態持續帶來影響,後續重點關注保險等中長期資金偏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