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會委員揭高通案和解內幕 5年投資方案金額翻倍

公平會人事案進行中,高通、全聯並大潤發等大案均被重新檢視,引發在野黨質疑。公平會委員洪財隆表示,高通案從裁罰轉和解,原因是234億罰鍰可能「看得到吃不到」,因而主張投資臺灣,結果看來,5年投資目標成果翻倍,從7億美元提高至14億美元。

公平會2017年10月對美商高通(Qualcomm)裁罰新臺幣234億元罰鍰並要求改正違法行爲,後來在2018年8月與高通公司達成訴訟上和解,高通承諾在臺灣進行5年產業投資方案,投資7億美元。

洪財隆接受自由時報「官我什麼事」節目訪問,揭露當年高通案和解背後考量;原本公平會處以234億元罰鍰,同時要求行爲改正,高通後來向智慧財產法院遞訴訟,進入打官司過程,他開始思考,是否可用訴訟和解方式處理問題。

洪財隆說明考量,首先,高通行爲屬於新型態的專利行爲,認定相當複雜,學界也是衆說紛紜,這本身可能產生爭議,如高通雖被美國聯邦交易委員會(FTC)起訴,後來高通勝訴,FTC敗訴,表示爭議確實存在。

再者,高通有核心商營模式,如沒有契約就沒有晶片,或是高通稅、整季計價等等,洪財隆直言,高通畢竟是開路先鋒、無線通訊龍頭老大,商營模式不可能因爲臺灣處分而改變。

在此情況下,洪財隆認爲,高通案可能陷入僵局,如果未來高通行爲沒有改正,臺灣公平會是否要繼續處分,罰到高通離開臺灣爲止,「我想這樣的局面,對臺灣是一個魚死網破的局面,對臺灣的產業也非常不利」。

洪財隆並指出,訴訟過程曠日廢時,韓國公平會2016年處分高通,至今仍在打官司;臺灣公平會當年罰234億元,外界質疑234億元與投資方案7億美元並不對等,這觀念不正確,因爲234億元罰鍰是尚未決定利益,訴訟沒有走到終局,政府不能自用,在這之前,國庫能不能有234億元收入都有不確定性。

有鑑於此,洪財隆認爲,若透過談判,轉爲加碼投資臺灣,對臺灣會更有幫助。

洪財隆指出,事後證明,2023年高通在臺投資已超過14億美元,超過原先設定目標7億美元,而且高通在新竹竹科設立全球第一個海外研發中心,包含智慧研發、多媒體研發,還有5G毫米波測試中心,可聘用超過千位高階工程,對臺灣半導體產業大有助益。

另外,先前在野黨立委質疑,洪財隆要求全聯須3年內、每年捐款新臺幣3億元,且捐款範圍涵蓋體育、棋藝,涉違反不當聯結禁止原則,顯然並不適任。

洪財隆告訴中央社記者,全聯併購大潤發屬於有競爭疑慮,但因市佔率不至於產生龐大市場力量,可透過附條件方式通過,全聯當時爲了爭取公平會支持,主動提出自行承諾,3年每年公益捐款1億元。

洪財隆說明,而後公平會在業務單位、委員會議兩度提出提高捐款金額,他是在委員會議才提出,此案並非他主動要求全聯捐款,是到了委員會議階段,才提議加碼金額、擴增項目,當日會議從上午開到下午,最後也是多數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