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信息失衡致危機全面爆發 “搶芯”已成常態

聯社(北京,記者 劉陽)訊,始於去年6月,爆發於去年年底的全球芯片短缺,至今已持續一年。如何緩解仍在蔓延的“芯荒”,對汽車企業來說依然迫在眉睫。

“爲緩解半導體短缺,富士康將協助吉利爲其代工。”6月8日,有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不過,此消息並未得到吉利官方確認。

此前一天,博世宣佈其新建的德累斯頓晶圓廠落成投產,爲博世電動工具生產的首批芯片將於7月下線,比預期提前了6個月;車用芯片的生產將於9月啓動,也比原計劃提前了3個月。

“相比於傳統燃油車單車用芯片的約700顆,智能電動汽車單車用芯片數量則則至少達到1100顆。各類內外部因素的綜合作用,疊加智能化電動化的迅猛轉型,最終造成了當前的局面。”有半導體資深從業人士表示,芯片產能全面釋放尚需時日及新的供求關係尚未形成前,“自救”仍是車企唯一的出路。

供需信息失衡

中國區域半導體企業銷售對於產能不足的問題,在去年6月開始就已有認知。”前述半導體業內人士回顧了這輪全球性“芯荒”的整個歷程。

在其看來,作爲全球性問題,這一輪汽車芯片短缺可大致分爲三個階段:2020年6月,海外地區的疫情是半導體廠商產能規劃的一個轉折,彼時國內汽車企業的需求還可以從上半年爲海外生產的芯片中進行調配,而隨着OEM(定點生產)陸續發現芯片產能保供不足的狀態,從10月開始出現了中國區芯片個別型號短缺;12月,在半導體企業進行下一年度生產安排期間,中國的企業及Tier1並沒給予明確的需求預測訂單,也造成了其給對中國區域的產能安排較少;且海外方面,歐美對於2021年展望不好,訂單也減少。最關鍵的是,今年2月,車企需求集中式爆發,導致半導體廠商沒有辦法承受。

“預測失誤所導致的備貨不足,再加上去年下半年中國企業需求的增加,拉扯着本身就緊張的供需關係。”該人士認爲。

據高盛最新研究報告,全球有多達169個行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芯片短缺影響,從鋼鐵產品、混凝土生產到空調製造,甚至包括肥皂製造業。

以博世爲例,2016年,全球每輛新車平均搭載了9顆以上的博世芯片,應用於安全氣囊控制單元、制動系統泊車輔助系統等。到2019年,這一數字已上升至17個以上。也就是說,芯片數量在短短几年時間內就已經翻倍。

“芯片,作爲車企採購週期最長的關鍵部件,往往需要提前半年甚至一年時間下發訂單,如此長的供貨週期無疑讓車企承受了巨大的不確定性。但供需信息失衡,也是造成汽車行業‘芯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前述半導體業內人士看來,由於車企需求預測一般不超過6個月,而Tier1則是根據經驗判斷車企需求下單給半導體廠商,其也就只能根據每筆訂單大的大小來備貨、排產,自己並不能有效判定市場供需的真實情況。“根據過往需求波動,Tier 1會根據車企訂單主動去調減訂單,導致下單給半導體廠商的量小於車廠訂單。(廠商)一直不知道中國區到底需要多少,有時突然增加有時突然減少或沒有訂單,波動比較大。”

尋芯”各顯身手

“我們估計,整個行業可能需要兩年時間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因爲建造一個裝配線或晶圓廠需要一段時間。”英特爾首席執行官帕特·格爾辛格預計,全球芯片短缺的狀況或將再持續兩年。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5月,特斯拉CEO馬斯克在投資者會議上透露,公司正在選擇新的微控制器,繞開目前短缺的芯片品類,重新設計相關的軟件使其與其他芯片兼容。與此同時,福特汽車也表示,公司正重新設計汽車零部件,以便採用更多的可得芯片,應對全球半導體短缺。

“未來芯片問題可能會改變車企的設計思路。”中科院戰略諮詢院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汽車行業特聘研究員鹿文亮認爲,零部件的改進和更新本來就是在持續更新的,利用可得芯片重新設計零部件,這種可能性是比較高的,“不過,重新設計零部件會提升車輛的研發成本,是否重新開發零部件,還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車企這個平臺車型的銷量以及這款車的利潤。”

除“重新設計”,在供小於求的市場環境下,“搶芯”大戰已開始上演。近日,特斯拉爲確保芯片供應,不僅可能採取對供應商預先付款的方式預定產能,甚至有意收購中國臺灣地區存儲器廠商旺宏的6英寸廠,來解決車用芯片短缺問題。此外,據日經新聞報道大衆戴姆勒豐田跨國車企正在考慮除增加芯片庫存外,也考慮祭出長約,來獲取穩定的供貨。其中,大衆將首先改變過去慣用的準時制生產方式(Just In Time),使供應鏈保有比以前更多的庫存,降低發生天災等情況帶來的暫時性零部件不足影響。

“市場業績下滑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一些國內車企高管輪流在芯片製造商門口蹲點,以便搶先對手將新生產出來的芯片拿到手。”前述相關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市場已處在“搶”貨模式,有的主機廠已經不考慮成本問題了,只要能供上貨就行。

據德國電氣和電子製造商協會(ZVEI)的數據,一輛新車中微電子的平均價值在1998年時僅爲120歐元。到2018年,這個數字攀升至500歐元,預計到2023年將超過600歐元。

市場調研機構AutoForecast Solutions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汽車因缺芯累計停產數量已達299萬輛,而最終可能會造成全球汽車停產達409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