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內閣成立老年部,此其時矣!
臺灣明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後,如果運動風氣能普及臺灣社會,老年人的身體自然會更健康,如此便不需經常看病吃藥,非僅能節省健保支出,也可以讓臺灣健康壽命與平均壽命接近。圖/本報資料照片
日前本報「銀髮的美麗新世界」專題報導,就臺灣明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後,如何讓臺灣社會依然朝氣蓬勃,快樂自在,訪問各領域專家,退休族及照顧者進行多方面探討,深覺以現今內閣編制,實無法滿足未來老年人口增加的需求,有必要成立老年部來統籌相關工作。
所謂超高齡社會,是指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20%。過去談老年議題,多數關心的都是長照、老年醫療給付、勞保基金會不會破產、退休者能否領到退休年金等等,看看如今半數老年家庭落在最低所得組,廿年來健保用於老年族羣的比率由30%升至40%,確實會讓人憂心臺灣將步入又老又窮,暮氣沉沉的社會。
然而,情況未必不能逆轉,如果運動風氣能普及臺灣社會,老年人的身體自然會更健康,如此便不需經常看病吃藥,非僅能節省健保支出,也可以讓臺灣健康壽命與平均壽命接近。統計顯示,2021年臺灣平均壽命雖達80.86歲,但健康平均壽命僅73.3歲,意思是有七年之久臥病而需依賴他人照顧,如果能普及運動習慣,臺灣的臥牀年數必可大減,身心靈都會更快樂。有學者指出,芬蘭有些城市,政府以追求臥牀不要超過兩週爲目標,政府寧願把錢花在健身上,而不要花在病牀上,這相當值得我們學習。
不過,這得由衛福部和體育署共同合作才行,然而就衛福部而言,近年苦於疫情紛擾,要有人專責此事恐怕是難事,而體育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國家代表隊參與國際賽事,兩部會要站在老年人的視野,推出老年運動計劃並不容易,若內閣有老年部的設立,可以站在老年的角度規劃,可以更有效率得讓這個計劃實現。
事實上,超高齡社會的到來,還有許多工作需仰賴老年部,例如青銀共學,讓退休族羣重返大學唸書,與年輕人共同上課學習,許多人年輕時懷抱做畫家、文學家、音樂家的夢想,如果教育政策能在這方面着力,一方面可以讓退休者重拾校園的歡樂生活,也可以開創銀髮族的美麗新世界。此外,各大學在少子化所面臨招生不足的困境,也可以得到一股新活水,這個工作如果由老年部專責,站在退休族羣的立場設計學程,必然比教育部更爲盡善盡美。
在超高齡時代,除了該有前述積極的政策規劃,創造快樂的老年社會,隨着老年人口增多,也會出現許多新需求,例如打造高齡宅、樂齡宅、銀髮養生村、資產信託等等,這些因應老年人口增加由市場所創造的供給,固然可以帶動經濟成長,惟這些新供給,若無適當的法規鬆綁、管理監督,使業者有法可循,小則會讓市場窒礙難行,大則會讓市場亂無章法,老年人的權益得不到保障,糾紛不斷,如此數百萬退休族羣如何能快樂安心?而佔臺灣人口20%的老年族羣安不了心,臺灣社會哪裡快樂的起來?
要解決前述這許多問題,惟有在內閣成立老年部,過去有人認爲只要在行政院設一個跨部會小組即可,這是以管窺天,熟悉部會運作者都明白,這樣的跨部會平臺用以解決臨時性議題是可以的,但是用以解決臺灣社會高齡化結構問題則明顯不足。
高齡社會不是臨時性議題,會一年、五年、十年、廿年、卅年持續下去,一直影響着臺灣社會、文化、經濟,必須有專責的老年部統籌,纔能有遠見、有計劃的化危機爲轉機。更重要的是,在內閣里老年議題才能獲得應有的資源與重視,這纔是因應超高齡社會到來的上策,否則在各部會本位主義之下,老年問題將治絲益棼。
臺灣目前65歲以上老年人口有433萬,佔總人口比重18.5%,依國發會推估,明年底老年人口達468萬,佔比20%,十年後升至614萬,廿年後到達723萬,卅年後763萬,屆時老年人口占比已將近40%,這樣的一個長期、結構議題,難道不需要一個專責部會來規劃協助嗎?
尤其老年人,不論其年輕時如何叱吒風雲,到了年老,在歲月消磨下,終究不像年輕人這麼有活力,他們無力上街主張自已的權益,若在內閣沒有老年部代言,他們的晚年如何快樂得起來?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這是對歲月流逝的感嘆,過去爲協助青年發展,行政院成立青輔會,而爲協助退伍國軍官兵就業、就養、就醫也設立退輔會,以此而言,臺灣明年將步入超高齡社會,是否該成立老年部,也就不言自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