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勳》:合普通人的情,拍不負時代的功勳

理想照耀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電視劇展播特別節目上,《功勳劇組主要演員集體亮相

“自始至終,屠呦呦對我們最大的要求、也是她反覆強調的,便是‘真實’二字,別刻意拔高,也別丟了集體的努力。”在電視劇《功勳》總導演鄭曉龍眼中,“真實”不僅僅是原型人物劇本的底線要求,也是一部重大現實題材的創作高線

日前,“理想照耀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電視劇展播”的一批重點劇目在上海集體亮相。這之中《功勳》頗爲特別,這部電視劇的原型人物——于敏申紀蘭、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時八位“共和國勳章”的獲得者。他們中的大多數還是時代同行者,甚至仍在締造新的傳奇。

爲不負時代的功勳“寫傳”,劇組內外做了一致約定:把功勳人物還原成普通人來拍,忠於他們生而爲人的情感,也忠於時代真實的邏輯。鄭曉龍說,惟有如此,“我們才能拍出老百姓愛看的作品”。《功勳》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策劃主導,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推進,上海廣播電視臺等單位聯合出品,分《于敏》《申紀蘭》《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八個單元,每單元六集,計劃於2021年9月即“共和國勳章”頒發兩週年之際與觀衆見面。

一人一樣式,描摹功勳人物的高光初心

大國重器的研製專家、保家衛國戰鬥英雄、改革先鋒、爲人類戰勝飢餓和疾病而不捨晝夜的科學家……翻開任何一位功勳的人生履歷,都如同踏入寬廣的河流,幾十載靜水流深。是循着河流奔騰速寫他們的一生,還是隻擷取沉澱在時間河牀上最熠熠生輝的部分?

《功勳》劇組有合有分,“合”的是敘事理念,都以國家敘事的高度描摹人物的高光時刻與不變初心。“分”是一人一樣式。除了鄭曉龍兼任《屠呦呦》單元導演外,沈嚴林楠楊文軍毛衛寧康洪雷閻建鋼楊陽分別執導其餘單元,王小槍、鞏向東、徐速、李修文、陳枰、宋方金申捷王小平分任各單元編劇演職人員超2000人。

一番深入調研、推翻重建並反覆打磨後,八個單元故事都已拍攝完成。有的時間線經年累月,比如《黃旭華》,角色隨核潛艇潛下深海過程中,前塵往事、新時代敘事紛紛涌上人物心頭,通過倒敘或穿插等方式拼出他深潛報國30年的忠誠無悔。有的故事高度凝練在三天兩夜之內,比如《李延年》,戰鬥英雄歷大小戰役無數,但劇本只取抗美援朝一戰。20多歲年輕人以身許國之志,即將從最慘烈的戰鬥日誌裡走到大衆尤其是年輕人面前。

有的單元緊緊扣住原型人物作出最卓越貢獻的那些年,比如《申紀蘭》和《屠呦呦》,前者回到上世紀50年代,講述申紀蘭爲推動男女同工同酬正式寫入憲法所付出的努力;後者從1960年代特殊的“523”研究項目啓動開始,鎖定屠呦呦從典籍中發現青蒿素並投入成百次試驗的華彩時間。也有的單元把相當的篇幅留給建立功勳之前的“失敗時間”以及建功立業後的“沉默歲月”。《孫家棟》篇章裡最動人的可能不是成功,而是人物第一次遭遇發射失敗後的經歷。火箭升空後不久發生了爆炸,孫家棟和同事們含着淚水在冰天雪地裡尋找殘骸三天三夜,找尋引發事故的原因。而《張富清》最讓人感動的,絕不限於他在戰場上立下的無數戰功,而是深藏功名、在貧困山區奉獻的漫長63載。

以人之常情,度量出他們建立功勳的非凡之處

看過部分樣片粗剪後,《功勳》的主創們都篤信,這部作品有望在播出后豐富主旋律電視的樣貌。時間撥回2019年10月,鄭曉龍坦言,立項之初他一度猶豫是否投入此次創作。“創作需要自下而上的過程,必須先對人物對故事有足夠深刻的認知,纔會觸動情腸,才能勾起創作慾望,也才能進一步摸索出創作方法。”他說,能夠讓老百姓感動的作品,早在創作進行中已然感動了主創自己。

按這樣的線索再看各單元的推進,每個故事在正式起筆前主創都踏上過“尋找感動”之路。鄭曉龍與編劇王小平、主演周迅一同拜訪了“青蒿素之母”。向來極具個性的屠呦呦打開話匣子,除了聊專業話題、回憶發現青蒿素的那些年,她囑咐劇組最多的,就是“集體的付出”。而屠呦呦的女兒,強調了幾遍“小時候記不得媽媽的模樣”。導演說,母女倆的敘述對照着看,一個與同事日夜並肩、與骨肉暫時分別的年輕母親形象呼之欲出,“外界一直以爲屠呦呦闊別小家六年之久,其實是13年”。

同樣,其他單元也放平視角,站在普通人的情感邏輯中凝視了不起的功勳建立過程。黃志忠扮演袁隆平,他說自己最受觸動的,是袁隆平對自己媽媽的深情回憶,“有人說我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而我知道這粒種子是媽媽在幼年時給我種下的”。耄耋老人願把自己還原成一個浪漫又堅定的孩子,爲了幼年時媽媽種下的種子,他努力成長、向陽而生。黃曉明飾演黃旭華,在“中國核潛艇之父”的許多次敘述中,演員同樣因爲父母、子女找到了塑造功勳人物的破題口。潛入深海之前,黃旭華作別父母,母親摸摸兒的頭,囑咐常回家看看,滿口答應後,下一次回家已是30年後。黃曉明說:“父親去世時,他不在身邊;女兒躺在病牀時,他也只能在遙遠的地方喃喃自語;終於可以回家看望母親了,可病榻前無法盡孝的那番心情、言語,當老人回憶時,我的感動無以復加。”

以人之常情通往觀衆內心的柔軟地,功勳人物何以非凡,電視劇可以潤物細無聲地說。首席記者 王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