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中心集結32個臺灣工藝社區成果 在工藝設計館隆重登場
▲集結32個臺灣工藝社區成果的「在地工藝進化論展」在工藝設計館隆重登場,由工藝中心主任許耿修主持,吸引滿場人潮。(楊樹煌攝)
▲展場中展出水源地文教基金會的藍染桌鍾,如天水色般的藍染漸層,在新加坡國際傢俱展獲國際大獎、今年並獲金點設計獎。(楊樹煌攝)
▲會場展出彰化花壇橋頭社區發展協會深具創意的小積木造型,電是利用小磚塊所拼貼成。(楊樹煌攝)
▲特殊的手工竹編,以每束36片竹片共5束編成五角形的「五束桔梗編」。(楊樹煌攝)
▲參與工藝中心「在地工藝進化論展」的所有成員。(楊樹煌攝)
集結32個臺灣工藝社區成果的「在地工藝進化論展」,今13日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工藝設計館進化登場,開幕式時,由魔術師從手中變出臺灣社區特色的工藝產品開場,讓在場貴賓都感驚豔。
開幕式特邀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許耿修、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副局長林長立,以及參與展覽的所有社區都到場觀展並進行交流。
今年展出主題,主要是以進化論呈現社區工藝發展的軌跡,展場設計則運用實驗室風格,將工藝的原料及廢料具體的呈現,對應出社區工藝產製過程零污染、零廢棄、零事故的循環經濟理念。
工藝中心主任許耿修在會中表示,今年展覽以「進化論」爲主軸呈現,讓大家知道,在臺灣許多農村社區中,正以在地、環保、無毒的媒材,藉由巧思、手藝,製作出具有情感溫度的手作美感工藝品。
同時體現土生土長、本土化工藝的概念,因爲愈本土也愈國際化,如水源地文教基金會的藍染鍾,在新加坡國際傢俱展獲國際大獎、今年並獲金點設計獎,就是最好的例子,也讓農村社區找到了傳統經濟創新之道。
這次南投展區共有苗栗臺灣藺草學會等17個社區參展,透過現場「染藝、陶藝、編織」等展區多元、在地、天然性媒材工藝品的呈現,令人耳目一新,同時可以感受到「社區在地工藝」由材成藝的進化生命力。
另展場中還有設計師實驗區,邀請陶藝創作者劉於祺,運用社區的原料與廢料進行陶藝品創作,如將稻草、藺草等植物燒成灰燼,揉合在陶土裡改變土質並進行素燒,呈現不同植物與陶土結合的成色,呈現不同於社區的工藝創作方式,也藉此與社區進行工藝創作的交流。
本次展覽精選臺灣各地32個工藝社區,分別於9/8-12/9在草屯工藝中心、9/27-11/18在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3樓以及10/20-11/25在高雄駁二大義倉庫C8-18巡迴登場,3地展場出展的社區及展品皆不相同,歡迎大家踊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