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六年才懂,做好工作的關鍵是“拖着”
剛工作時,每個人都難免會走一些彎路。而一些彎路出現時的面貌,往往是被僞裝成了捷徑。
最近,公司來了名新人,腿勤腳勤,辦事麻利。可謂是件件有迴應,事事有着落。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得到的老人評價卻是:“你姑且看,他就兩種下場,要麼是快速迎來職業倦怠,要麼是往後都走下坡路”。
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這些人一開始就走了彎路,做好的工作最好方式就是“拖着”。
01 工作總是幹不完,怪你幹得太快
之前網絡上流傳着一句話:職場上有條不成文的準則,事情少,慢慢做,事情多,抓緊做。
蔣雯就是這條準則的受害者,手腳麻利,卻來活不斷,最後事情多到溢出來,乾脆什麼都不想做了,直接開始擺爛,後來因爲做事沒動力錯了很多機會。
在網上有一個關注的很高話題“領導爲什麼把活都交給我?”,裡面有人講到了自己同事的例子。他的同事經常故意把領導交給他的工作幹砸,之後領導就將工作全部交給了自己。
但是最後領導提拔的卻是他的同事。因爲他的同事選擇性搞砸的都是一些並不重要的事務性小事,專注於做的都是不可替代的專業事務。
幹活越快,來活越多,這纔是職場真相。但扎心的是,職業晉升跟幹活多少,並沒有太多關係。
02 做得多錯得越多,怪你做得太急
江蘭心近期徹底對公司心灰意冷了。前段時間,爲了搶佔市場要做產品升級,討論了多種方案後,最後他想到了在短視頻平臺加大廣告投放的辦法,來提升銷量,領導當時是同意的。
結果後來銷量不升反降,領導將責任推給了他。一口咬定是他信誓旦旦地拿自己之前的工作案例做保證,才勉強通過了他的方案。最後他被罰了本就不太客觀的績效獎金。
其實江蘭心的困境並不是少數人的心病,而是多數人的介懷:“句句不談薪水,條條不離扣分。樁樁不談福利,事事皆講負責。”這樣職場文化的產物,必定是做得越多,錯得越多。
職場中,同一件事不同人做是不同的結果,同一件事不同時間做又是不同的結果。在環境不明朗的時候,不妨讓子彈飛一會兒纔是最佳選項。
03 做對三件事,“拖”出工作高效率
1.掌握工作節奏,用緩保護自己
樊登老師講過一種現象,有很多甲方會在要求方案几經修改後,最後卻選擇了初始方案。之所以發生這種不靠譜的事其實是因爲一是有些甲方可能也沒有想清楚想要什麼;二是爲了體驗物超所值。
換句話來說,在甲方視角來看,他購買的東西有一部分就是勞動者的時間。在無法準確衡量收益的時候,他自然是希望勞動者耗在上面的時間越多越好。
所以說做一份工作,不要讓老闆知道你做一件事的真實的耗時,要讓他覺得物超所值。只要你付出的時間略少於同樣工作的平均耗時即可。
2.杜絕隨意攬活,用拖表明拒絕
很多人在職場上被拖垮都是因爲接受了太多職責範圍內的攤派,而這背後的原因無外乎一是未能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二是容易產生內疚感,害怕得罪人,不敢拒絕。
面對這類問題可以採用猶猶豫豫答應,再痛痛快快拒絕的方式解決。
比如,同事讓你幫他做一份表格。你可以說明自己沒有時間,如果他仍不考慮你的情況,繼續攤派,你可以表現出很猶豫的樣子,他一催就攤手說自己的事還沒做完。等到他說算了,再幹脆拒絕。
3.堅持檢查兩次,用慢減少返工
職場上,重做要比做新的事的傷害還大。
職場教練徐秋平,在剛開始工作時經常會出現一些小失誤。比如,賬單金額弄錯了,會議數據記反了。
雖然是小失誤,但要找出問題,甚至涉及到跨部門溝通以及重做糾正,一番折騰下來,在裡面搭上去的時間早就翻倍了。
後來一位在工作中零失誤的前輩給他建議,堅持檢查兩次。前輩說:“人會犯錯是常見現象。我們必須拋棄對自身能力的的盲目自信。檢查兩次,慢纔是快。”
工作中一定是先完成,再完美。核心工作用心做,邊緣工作做合格。
珍惜自己的精力和時間,找準發力點,精準工作,才能拓寬自己的職場帶寬!
互動話題
你在工作中是“快手黨”嗎?
來源 | 智聯招聘(ID:zhaopin-com)
作者 | 桃之窈窈 ; 編輯 | 蝦餃
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