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防災應變計劃」3年增千件!火災意外有效降低
▲文化部結合部會跨域資源與消防署、警政署及地方政府合作推動「有形文化資產防災守護方案」。(圖/文化部提供)
由於法國巴黎聖母院、日本沖繩首裡城等世界文化遺產,近陸續遭受毀滅性的大火,使得文化資產防火和防災相關問題浮上臺面。今(29)日何志偉委員指出,全臺仍有4成古蹟未提出防災應變計劃;而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迴應,各地方防災及緊急應變計劃件數從2017年原本的355件,截至今年11月底爲止共1434件且持續增加。
何志偉29日上午於立法院召開「千件文資很重要,古蹟防火不能等」記者會時提出,全臺2442件古蹟與歷史建築中,仍有1008件仍未有應變計劃提供在案,若發生火警則可能迅速失控,督促文化部文資局以及各地文資主管機關,應重新檢視盤點現有之應變計劃可行性與規劃內容,並儘快補足尚未提供之應變計劃。
而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迴應,文化部結合部會跨域資源與消防署、警政署及地方政府合作自2016年11月10日起推動「有形文化資產防災守護方案」,從災害預防、災害搶救、減災等多面向着手,提升文資防災(火)能力。
文化部自2017年成立文資防災推動聯繫會報,每半年邀集內政部消防署、警政署、各地方消防局、文化局與文資專業服務中心,迄今已辦理5次聯繫會報,定期檢討各項防災整備情形。各地方文資主管機關提供防災及緊急應變計劃件數,從原本的355件、2018年增爲885件、2019年截至11月底爲止爲1434件,並持續增加中。
▲「有形文化資產防災守護方案」3年增加千件,且持續增加中。(圖/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文資局從高風險之建築物類(寺廟、日式宿舍、宅第等)文資優先列管,督導地方政府落實執行防災及緊急應變計劃。至於尚未提供防災及緊急應變計劃者,如墓葬、碑碣、關塞、城郭、橋樑、水井、遺蹟⋯等其他非建築類文資火災風險相對較低約有478處,亦要求提供古蹟歷史建築清冊予消防單位,熟悉救災地點與動線。
針對約500多處屬建築類、火災風險較高,但尚未完成防災及緊急應變計劃的古蹟、歷史建築,文資局將督促地方政府於半年內完成防災及緊急應變計劃。
而自從「有形文化資產防災守護方案」推動後,文資重大火災案件從原本2016年7件,降低爲2017年4件,2018及2019年皆爲1件,顯示防災有效降低災害次數,未來將持續透過守護方案推動,逐步降低文資各種災害受災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