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兼併重組“風起”,光伏行業離見底不遠了?
進入調整期的光伏產業,正處於煎熬之中,冒出一個火星就點燃一點希望。
5月22日,已連續低迷兩年的光伏股突然迎來一次集體大漲,漲幅最高的達到20%,漲超11%的達到10家,金剛光伏(SZ:300093)、東方日升(SZ:300118)、鈞達股份(SZ:002865)、晶澳科技(SZ:002459)、愛旭股份(SH:600732)等10餘股漲停。
這與前一天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組織的一次座談會有關。在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指導下,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召開了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針對行業六方面問題提出發展意見,利好消息傳遞到資本市場。
這其中,最值得關注的一條即“鼓勵行業兼併重組,暢通市場退出機制。”
光伏行業處於新一輪洗牌期,市場退出問題倍受關注。只有暢通退出機制讓該死掉的公司早日死掉,讓大量低端過剩產能早日出清,光伏行業才能早日見底,結束調整期迎來新一輪增長期。
如何解讀行業協會座談會釋放的信號?行業併購與重組的時機成熟了嗎?推動重組,對於光伏等能源行業穿越行業週期有怎樣的價值?
爲什麼要鼓勵重組?
在此前持續三年的光伏上行週期中,全產業鏈瘋狂擴張。僅2023年上半年,就有60家企業發起了近2000億元規模的再融資用於擴產。
但很快,行業開始爲非良性競爭而付出代價。今年一季度,儘管新增光伏裝機同比提升36.89%,但光伏企業的業績集體出現倒退,虧損嚴重。據媒體報道,百家光伏公司今年一季度合計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137.58億元,同比下降73.01%。其中,約30%的上市公司虧損。
第二季度以來,行業產能過剩風險進一步暴露,全產業鏈成本倒置虧錢,大量企業停產、項目停工,不少企業陷入了破產危機。
按照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的預測,如希望繼續發展至一個穩定、飽和市場,行業需要“出清三分之一以上到一半的落後產能”。
這就是光伏行業協會提出“鼓勵兼併重組,暢通市場退出機制”的大背景,反映的也是整個行業的心聲。
朝希資本管理合夥人惠亨玉在接受華夏能源網採訪時表示,行業協會對市場退出機制提出意見,是爲了讓落後產能儘快出清,讓先進產能得到資本市場和新鮮血液的供給而暢通循環。
除鼓勵兼併重組、暢通市場退出機制之外,這次座談會對行業現狀多個方面也提出了相應的規範性意見。
具體來說,針對低效的招商引資造成了產能同質建設和過剩,協會提出的解決辦法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對低價競爭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協會明確了要“打擊惡性競爭”。同時,還將進一步提高行業准入門檻(提升關鍵技術指標,拉高未來光伏行業准入門檻),建立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並保障國內光伏市場穩定增長,探索通過示範項目支持先進技術應用。
惠亨玉認爲,從二級市場的反應來看,此次整頓信號對於行業、資本市場“有較強的共振效應”,“結合協會公佈的信息來看,光伏行業正在出清的路上。”
此前,政府部門及行業協會在紓解行業困境方面多次及時出手調控,收到了良好效果。
例如,在2020年下半年,光伏玻璃價格瘋漲,一度四個月內價格翻番,後工信部牽頭,光伏行業協會、建築玻璃與工業玻璃行業協會、建材集團有限公司以及主要的玻璃企業和組件企業舉行閉門會議,此後修訂了《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到2021年第二季度光伏玻璃的價格實現了回落;
2022年10月,多晶硅價格暴漲時,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三部門也曾約談多晶硅主要企業,多晶硅的價格在次年得以回落。
兼併重組如何進行?
在證監會自今年開年以來的嚴監管風暴中,光伏股未能倖免。
華夏能源網注意到,截止目前已有8家A股光伏企業曝出“披星戴帽”,包括聆達、愛康已鎖定退市、中利、陽光、天龍、航高、嘉寓、紅太陽,再加上衆多已提示退市預警的企業,大量光伏企業走到了退市和破產重整的邊緣。這些問題資產將如何收場?
惠亨玉告訴華夏能源網,“在以散戶爲主的投資者結構之下,因爲牽扯到上市公司、地方政府、股民利益等方方面面,直接退市帶來的損傷不小。對於那些流動性很低的‘殭屍’企業,重整或者借殼更爲合適。”
儘管由於技術壁壘不強,光伏及相關製造業的企業間併購並不是很活躍,但從光伏行業發展史上來看,比較成功的重組與併購案還是在同行業內部時有發生。
“一種是大吃小,一種是借殼。”惠亨玉表示,行業間的併購,有的可以藉此完成產業結構強鏈、補鏈,或者能讓一些相對優質的,卡在上市排隊關卡的企業得到資本市場的支持,其背後的股東和資本也能實現退出。
2015年,江蘇協鑫通過重整*ST超日實現了協鑫集成的借殼上市,就是一個典型的重組案例。
協鑫通過重整打造了旗下首家A股上市公司協鑫集成(SZ:002506),同時業務也延伸進入電池組件環節;而超日被借殼之後恢復上市,讓持有該股的幾萬名股民避免了退市帶來的價值毀滅。
曾參與協鑫重整的惠亨玉回顧稱,“這是一個多方共贏的結果,這種併購更具社會價值。”
兼併重組的另一個價值是,能吸引到一些更具資金實力的跨界企業帶動光伏行業生產力的提升。
以2023年5月完成的收購案——水泥巨頭紅獅集團併購亞洲硅業爲例,如果能向光伏產業上下游引入一些有實力的跨界龍頭來整合資源,幫助那些面臨暫時困境的企業度過難關,不被“錯殺”,這是很有價值的。
“這個路徑對於那些面臨新舊動能轉化的傳統產業來說,是快速進入新能源產業、提升新質生產力的最好方式。”惠亨玉表示。
從行業產能角度而言,無論哪種方式,重組兼併的兩重價值在於整合存量、控制增量。“其實還是避免過剩,避免大家盲目衝進來。落後的產能不要再增加,優質的產能則要保住。”惠亨玉說。
大兼併時機成熟了嗎?
二級市場上一輪併購潮,發生在2014年至2018年期間。
惠亨玉向華夏能源網回顧稱,彼時的環境有兩方面利好,一是市場資金面比較寬裕,表外資金規模高達幾萬億,市場對於併購的認知也相對正向;二是企業和市場都信奉“通過併購去產生第二增長曲線”,所以大多數上市公司在併購復牌之後都普遍實現了連續上漲。
具體到光伏行業,在2011~2012年間受衆所周知的歐美“雙反”打壓影響,行業陷入困境,大量光伏企業破產倒閉。此後,隨着2013年國內光伏市場的啓動,光伏再次成爲投資熱點。
不過,隨着光伏板塊中一些非理性因素,疊加監管等多方面綜合原因,2020年之後併購趨冷並逐年下滑。
而今,“鼓勵兼併重組”的口號喊出來,大規模兼併重組的時機是否成熟了?
對此,惠亨玉認爲,從併購意願來看,目前行業內除了少數幾家龍頭企業實現盈利,大部分都存在較大程度的虧損,一些潛在的併購方更多處於“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狀態,所以同行併購有一定機會但也存在一定難度。
此外,儘管地產、家電、鋼鐵等行業巨頭都在躍躍欲試尋找進入光伏行業的機會,但在“建立全國大市場”的政策背景下,光伏及相關能源產業的准入門檻,也有望進一步提高,“並不是跨界企業想做就能做的行業了”。
因此,光伏行業的重組,“還需要一定的市場情緒以及重組規則的落地。”惠亨玉認爲。
在工信部及行業協會積極引導之下,行業前景如何,何時見底?
通威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不久前對行業趨勢作出預判,認爲行業在今年四季度“會有起色”,再過一年後“迎來好轉的確定性更強”。
惠亨玉也預判,光伏協會此次座談之後,行業會進入一段觀察調整期。如無實際效果,也有可能會出臺更嚴厲的指導措施。在政策底出現之後,市場底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