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廣都,空港雙流——探索成都雙流區的千年魅力與現代活力
“暮雨向三峽,春江繞雙流。”詩人李白曾這樣讚譽過他眼中的幸福之城——雙流區。西晉時期,左思《蜀都賦》中有“帶二江之雙流”奠定了“雙流”流傳千年不易之名。
位於四川省中部的雙流,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然資源豐富,經濟發展迅速。作爲成都市的重要組成部分,雙流區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大背景下,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今天,我們從歷史、非遺、美景、美食等方面帶大家一探雙流的千年魅力與現代活力。
雙流空港清晨風景,剛剛起飛的飛機與四姑娘山幺妹峰同框。
悠久歷史
雙流之名,最早可追溯至西晉時期,因左思《蜀都賦》中有“帶二江之雙流”一句而來,特指岷江和沱江在此交匯。西漢元朔二年,漢武帝在巴蜀地區設立郡縣,廣都縣應運而生。隋仁壽元年(601年),隋文帝楊堅爲避太子楊廣名諱,廣都縣更名,一個充滿詩意的地名——雙流,從此進入人們的視線。
雙流發展到唐宋時期,已成爲重要的商貿中心,再到近現代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雙流區都發揮着關鍵作用。
雙流自古繁華地!經過了兩千多年的歲月洗禮,如今的雙流已經發展成爲一座集歷史文化、自然風光、現代產業爲一體的綜合性城市。
雙流縣八景圖 來自嘉慶版《雙流縣誌》
名人足跡
在雙流這片浪漫的土地上,無數文化名人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1200多年前,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來到成都,登上錦城(成都)散花樓,留下名句“暮雨向三峽,春江繞雙流。”
棠湖公園內的薰風塔。
宋代陸游曾寓居蜀地八年,時常於雙流拜訪好友。巴山蜀水爲他提供了大量創作素材。他在《夜宿二江驛》中寫道:“雞鳴原前風折樹,夜到雙流雨如注”。成都、雙流的蜀地風光和蜀地友人,讓陸游頗有歸屬感,曾說“自計前身是蜀人”。
雙流棠湖公園裡的陸游像
唐宋元明清,歷代都不少詩人才子,路經雙流留下了許多燦爛的詩篇。詩詞裡雙流已然遙遠,但那些文字歷經千年,依然敘說着走過這裡的許多文人墨客故事。
名勝古蹟
雙流區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古蹟,包括漢代崖墓、唐代寺廟等。這些古蹟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文化的瑰寶。
瞿上城遺址:瞿上城是古蜀國的重要遺址之一,位於雙流區境內。這座古老的城池見證了古蜀國時期的繁榮與輝煌,爲研究古蜀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漫步在瞿上城遺址公園內,你可以感受到那份來自遠古的寧靜與神秘。
廣都博物館
漢墓羣:雙流區擁有大量的漢代墓葬羣,這些墓葬中蘊藏着豐富的文物和歷史信息。華陽騎龍墓羣距今1900年左右,考古專家稱,這種大規模的漢代家族墓羣在國內考古發掘中比較罕見。通過考古發掘,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瞭解漢代四川地區的社會生活和風俗習慣。
陶狗 廣都博物館藏
應天寺:雙流區應天寺坐落在城南牧馬山麓,佔地約四十畝,距雙流國際機場僅3公里。舊縣誌記載:“縣中此剎最古,唐僖宗賜名”,此爲唐僖宗避黃巢之亂,曾在此停留。寺中鐫刻歐陽炯長詩,處處可見住持佛智法師撰書、楹聯,深含禪機佛理,具有濃厚的佛教文化氛圍。
自然風光
雙流區的自然風光秀麗迷人,轄區內公園綠地星羅棋佈,城市森林鬱鬱蔥蔥。雙流努力以“公園城市”爲理念讓綠色成爲城市最動人的底色,以“五湖四海”公園爲脈,379公里空港綠道爲軸,串聯起多個生態公園。
空港中央公園(五湖四海):公園總面積爲15000畝,分爲西片區的楊柳河公園和東片區的“五湖四海”區域。其中,“五湖四海”區域面積爲8000畝,包括鳳鳴湖、鳳翔湖、鳳舞湖、鳳轉湖、鳳棲湖以及紫薇海、紅楓海、芙蓉海、翠竹海等景點。
錦江生態帶:沿錦江兩岸修建的綠道,是散步、騎行的理想場所,沿途風景優美。
空港花田:雙流空港花田項目位於機場跑道下降通道限高區域,是觀賞飛機起降與花海相結合的獨特景觀。項目採取“自然生態本底+熊貓農業景觀+健康綠道風光”方式,大面積種植莜麥牧草形成“大地綠毯”,分區輪作油菜、向日葵形成“熊貓景觀”。2020年11月18日,當選“成渝潮流新地標”。
永安湖森林公園:公園佔地206公頃,其中水域面積有21公頃。這裡有近千畝的原始生態林,彷彿是成都的“桃花源”。漫步其中,彷彿進入了一個天然的大氧吧,一切煩惱都會煙消雲散。園內綠植覆蓋率極高,道路兩側是鬱鬱蔥蔥的林木,遮天蔽日的大樹筆直的伸向天空。
特色古鎮
雙流區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一些保存完好的古鎮,穿越千年歷史,帶着古蜀獨有煙火色,向人們走來。漫步古鎮 感受歲月的痕跡,讓今人亦可感受到古蜀文化的魅力。
黃龍溪古鎮: 古稱赤水,地處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西南,總面積50.4平方千米.古鎮先後被評爲 “四川省省級風景名勝區”“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旅遊示範區”。古鎮內還有多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如蜀繡、川劇變臉等。
彭鎮老茶館:位於成都雙流區彭鎮楊柳河畔,一座擁有百年曆史的老茶館,是遠近聞名的攝影聖地,吸引了無數國內外拍客前來攝影。老茶館現已被列爲成都第五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非遺文化
雙流區有着千年的文化底蘊,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雙流保留、發展和傳承了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已普查、整理出非物質文化保護項目 8 項,如蜀錦、竹編藝術、剪紙技藝等。每一項非遺都積澱着久遠的歲月印跡。
蜀錦
雙流竹編藝術
民間剪紙技藝
文化活動慶典
黃龍溪“火龍燈舞”:黃龍溪火龍燈舞源於東漢,盛於南宋,到元代廣爲流傳,是祈禱新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的民間文化活動。黃龍溪火龍燈舞融龍、燈、舞、火焰於一體,爲中國龍舞的代表之一,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黃龍溪端午龍舟賽:悠久歷史的黃龍溪古鎮,臨府河(錦江)而建,“龍”又蘊藏在古鎮的名字和文化當中,一直以來,賽龍舟自然也成爲了一項本土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每年端午節期間,在黃龍溪古鎮舉行的龍舟比賽吸引了衆多遊客前來觀看。這不僅是對屈原的紀念,更是展現了四川人民團結協作的精神面貌。
舌尖上的雙流
千年廣都府,潮流煙火氣,雙流區飲食文化豐富,美食衆多,品嚐之餘,遊客可以深入地瞭解當地的文化底蘊,感受到雙流的精神內涵和民俗風情,從而領略巴蜀文化之韻。
雙流兔頭:雙流兔頭以其獨特的香辣口味聞名,是許多當地人和遊客的最愛。通常選用新鮮的兔頭,經過精心醃製後,再用特製的辣椒、花椒等調料烹煮而成。
肥腸粉:肥腸粉是雙流乃至整個成都地區都非常受歡迎的小吃之一。它由紅薯粉條、滷製過的豬大腸以及特製的調料混合而成,口感滑爽,味道鮮美。
文/程思瑜 雙流區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