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債雙牛”要來了?交易員囤存單、搶長債應對低利率

據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5年經濟工作。“加強超常規逆週期調節”是歷史上首次提出,“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則是14年以來首度重提,這是當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中國貨幣政策基調。

富時A50指數以及海外中國相關ETF紛紛大漲。各界預計,中國年內降準的概率較大,而明年則將繼續降準降息,爲財政寬鬆政策護航。政策預期疊加政策引導同業資產利率下行,“債牛”料將持續。多位接受記者採訪的債券投資經理認爲,在會議信號下,預計年內股市、債市都將有所表現,目前適度加槓桿、拉長久期是應對低利率局面的較好策略。更多機構當前將目光轉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尋找更多財政寬鬆的信號。

財政貨幣雙寬鬆預期攀升

各大機構認爲,此次政治局會議的內容標誌着超常規逆週期政策開啓,以確定性擁抱不確定性。“加強超常規逆週期調節”是歷史上首次提出,可以看出穩增長的決心,政策從被動應對轉換爲主動出擊。

繼續降準、降息是多數機構的共識預測,但降準空間更大。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表示,鑑於對壓縮銀行利潤空間的擔憂,傳統貨幣政策空間有限。他預計,到2025年年底前,面對增長放緩和通脹可控的局面,中國央行將在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別降息15BP,將7天逆回購利率、1年期LPR和5年期LPR分別降至1.2%、2.8%和3.3%。1年期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也將下調至1.7%。此外,2024年底前可能實施一次50BP的全面降準,2025年再實施兩次50BP的降準。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對記者稱,央行將擴大總量工具操作規模,通過降準、增加買斷式逆回購與MLF等公開市場操作規模、購買國債、政策性銀行購債等工具釋放流動性,保持市場流動性適度寬裕,滿足國債與地方債的較大規模發行需求與消費恢復、投資擴張的預期資金需求。全年有望降準1個百分點左右,釋放近3萬億元以上流動性,其中中小型金融機構存準率下調空間有限,預計降準幅度在0.5個百分點左右。

此外,連平認爲,考慮內外部因素影響,降息幅度可能不會太大,與2024年相當,總體將保持“穩中求進”的基調。2024年央行政策利率降幅在30~50BP之間,1年期與5年期LPR降幅也分別達到30BP與60BP,市場利率與國債收益率降至低位。目前銀行淨息差面臨一定壓力,2025年再度實施更大降息風險相對較高,且利率工具需要爲將來留有一定的操作空間,預計全年降息可能在40~50BP左右。

各界普遍認爲,新一屆美國政府可能會對中國加徵關稅,疊加美聯儲降息節奏預計放緩等外部因素,可能將對人民幣匯率穩定形成一定壓力,中國央行大幅降息的外部條件並不充分。

財政政策細節則仍是當前市場關注的焦點,這或有待本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明年兩會確立進一步的細節。

此次政治局會議提及,“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顯示出積極態度和主動作爲。銀河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認爲,財政加碼的方向在傳統投資和民生之外,仍將進一步加碼消費和房地產領域,預期2025年狹義赤字率在4%以上,將打破過去幾十年堅守的赤字率3%上下的思維慣性,意義重大。此外,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有望進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政治局會議把需求政策放在了放在九大重點工作第一位,提出“大力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內需”。章俊認爲,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在2025年有望延續、擴圍、擴容。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尤其是“兩重”和新基建領域,發揮好政府投資和國有企業的引領作用。

瑞銀集團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對記者稱,在刺激消費的政策方面,以舊換新政策已經有所成效,明年這一政策規模可能擴大至兩三千億元。

數據顯示,7月祭出的以舊換新政策對家電和汽車等消費的帶動超出了預期,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8%,顯著高於9月的3.2%。下一階段,國內外投資者都認爲,“重啓內需”將是中國最關鍵的主題,這也取決於消費和房地產。

此次,政治局會議提及“穩住樓市股市,更加重視微觀主體在經濟中的獲得感”。在機構看來,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作爲居民財富蓄水池,是穩定預期、激發經濟活力的重中之重,也是年初以來居民預期和內需持續偏弱的核心因素。面對明年外部不確定性加大,需要更加防範由房地產或股市下行可能引發的系統性風險和內需衝擊。

年內股債向好,債券交易員加久期

政治局會議相關信息發佈後,在15:40左右,A50中國指數期貨、香港恆生科技指數漲超3%,3倍做多富時中國ETF夜盤漲超10%。離岸人民幣對美元短線走高50點報7.2783,截至北京時間18:40報7.2717。上週離岸人民幣一度跌破7.3。

貝萊德基金方面此前對記者提及,參考海外各國政策寬鬆經驗,股債或有機會出現雙牛。儘管債券投資人士近期普遍擔心股票的虹吸效應,但天風證券固收負責人孫彬彬表示,即便2008年推出4萬億元刺激之時(前期先是連續降息),雖然股市反彈和債市階段性調整並存,但在降息結束前,債牛並未改變。

當前餘額寶等一衆貨幣基金收益率都創下歷史新低,在“債牛”判斷不變的背景下,債券投資機構也開始加槓桿、加久期,以在低利率環境下博取更高的收益。

早在12月2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舉下破2%大關,這也是此前多空激烈爭奪的點位。11月29日,《關於優化非銀同業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自律倡議》將非銀同業活期存款利率納入自律管理,使得機構尋找替代投資品,這導致各期限存單利率大幅下跌。

政治局會議落地,也再度點燃債市做多熱情,12月9日,銀行間主要利率債收益率大幅下行,10年期國債活躍券“24附息國債11”收益率下行4BP報1.9150%,下破1.92%關口,續創歷史新低。

未來整體債券收益率下行仍是大勢所趨,有機構此前已喊出2025年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將觸及1.6%~1.8%的點位。但交易員提醒,需注意央行的潛在口頭干預或賣債,股市分流效應也仍需警惕。

南銀理財研究部負責人王強鬆對記者稱,因爲政策引導同業資產利率下行,帶動了無風險利率中樞下移,且保險和銀行理財爲“開門紅”搶配資產。在債券票息偏低的背景下,機構更多地依靠久期來增厚收益,債券曲線趨於平坦化。

在他看來,就債市投資而言,目前主要有三種思路——首先,長債可繼續持倉觀望,降準降息舉措落地前會相對安全。若短期調整,可再增配;其次,目前存單利率已經從1.9%下調到 1.75%左右,建議持倉觀望;最後,票息持續下行後信用債吸引力下降,長久期且高評級的信用債的性價比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