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揭露投資組合碳排放情形推動落實責任投資

如何有策略及步驟地推動臺灣產業永續發展,一直是各界所關注的重要議題,而自金管會近期所發佈的「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及「證券期貨業永續發展轉型執行策略」,可以發現其內容已訂定上市櫃公司溫室氣體盤查資訊揭露時程,按實收資本額自2023年起,分階段推動溫室氣體直接與間接排放量之盤查與查證,期能協助企業及早因應訂定其減碳目標並按部就班地達成;另企業應進行與公司營運相關之環境、社會或公司治理議題之風險與機會評估,訂定相關風險管理政策或策略,由董事會由上而下督導永續發展推動情形等,透過具體措施引導臺灣企業揭露上述碳盤查相關資訊。

依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統計,宣示2050淨零碳排的國家逾40國,所排放的CO2佔比超過七成,顯然減碳號角已在排碳大國間響起,當然,這也是臺灣的目標。淨零排碳是一個努力的方向,在這明確的道路上產業勢必得轉型升級,企業永續作爲原本就具有無形資產的特質,亦即轉型風險所帶來的財務影響雖不免遭遇短期陣痛,然長遠來看對於總體經濟發展與企業價值提升仍舊利大於弊,爲減排所開發的新技術,可帶動市場投資與就業機會,並替金融產業開創新商機。

在輔導企業揭露碳盤查相關資訊,協助企業進行產業轉型升級後,在近期金管會所發佈的政策中,更看到了強化ESG基金商品資訊揭露的具體措施,期望透過買方的力量,給予落實永續經營之企業更多的力量來面對轉型的挑戰。雖說國內對應減碳之金融服務,目前尚處萌芽階段,但在金管會對於企業、證券期貨業與金融業的相關要求措施之下,如果能再搭配政策鼓勵與支持,相信將能驅動產業端的減排、負碳技術創新,加快我國淨零腳步。

另於企業轉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金融資源,亦會隨着各金融機構積極響應「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以及政策配套而漸趨健全與逐步落實,如永續金融分類標準、永續商品資訊揭露要求等,皆可落實在責任投資的過程。

推動落實責任投資,除了機構法人之外,一般投資人亦可積極參與。集保結算所已建置「公司投資人關係整合平臺」,提供國內發行公司國際標準的ESG績效指標,以及四大國際ESG評分資訊 (FTSE Russell、 ISS ESG、MSCI、Sustainalytics);其次,國內亦已經有學術機構與組織建構兼顧國際永續趨勢與本土特性的ESG績效評鑑指標。

此外,就習慣透過共同基金理財的投資人,集保結算所基金資訊觀測站另有提供「環境、社會及治理基金列表專區」(ESG基金專區),對外揭露ESG基金名稱及永續投資重點相關發行資訊,包括ESG基金之永續投資目標、衡量達成該目標之指標、投資策略與方法、盡職治理參與及其他重要資訊等,讓投資人得以在進行永續投資時能查詢攸關資料。

要了解企業經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僅關注其碳盤查相關資訊是不夠的,必須同時考量投資人對積極面對氣候風險之企業的投資意願,透過資本市場與主管機關政策的協助,企業才能在持續變化的金融環境中保有競爭力和彈性。目前已有多個國際倡議或規範,要求機構投資人揭露投資組合碳報告,而機構投資人主要碳排放來自於投融資組合中企業的排放量,若機構投資人對於其投融資部位能充分發揮影響力,更將有助於促進公司進行低碳轉型。其實,揭露碳排放情形僅是推動落實責任投資的第一步,相信在永續投資觀念逐漸落實下,永續發展的優質企業或投資商品將能成爲我國資本市場投資的重要主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