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迴旋鏢”

在大選日益臨近的背景下,拜登政府再次操弄起對華“加稅”的“政治秀”——試圖讓搖擺州的工會成員相信他將保護就業,爭取美國工會和勞工對他的支持。

但現實並未讓拜登“如願”。

日前,超過170家美國商業團體集體“上書”,致信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要求拜登政府推遲計劃,並再給他們一個月的時間對加徵更高關稅一事發表意見。

上個月,美國宣佈,計劃對中國一系列商品徵收更高關稅,包括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半導體、鋼材、鋁材和醫療器材等。新的關稅將在未來3年內分階段實施,部分關稅將於8月1日開始生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佈了一個爲期30天的短期公衆意見徵詢期,原定於6月28日結束。

美國商業團體在信中表示,通過“龐大的供應鏈”,他們僱用了數以千萬計的美國人,對這些商品徵收更高的關稅可能對美國經濟產生廣泛的影響。

過往的事實已經驗證,美國加徵關稅的老套手段,只會隨着時間推移,像“迴旋鏢”一般打中自己。而此次被這場政治遊戲“綁架”的還有美國消費者、美國產業發展本身以及全球綠色轉型進程。

內外分歧嚴重

拜登政府聲稱,根據1974年《美國貿易法》中的“301條款”獲得的授權,計劃於8月1日開始將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提高至100%,將半導體關稅提高至50%。

這一舉措將影響到18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包括鋼鐵和鋁、半導體、電動汽車、關鍵礦產、太陽能電池等。新加關稅將在未來3年內分階段實施。

具體來看,從今年開始,美國將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4倍的關稅,從25%提高到100%,加上美國原本對汽車產品徵收的2.5%關稅,中國電動汽車將面臨比自身產品價格還要多的關稅;中國太陽能電池的進口關稅將翻倍,從25%增至50%;一些中國鋼鐵和鋁的進口關稅將翻3倍以上,從目前的7.5%提高到25%。

白宮認爲,中國的“不公平做法使廉價商品充斥全球市場”,給美國經濟安全帶來了“不可接受的風險”。

這一舉措也引起國際社會關注。歐盟委員會日前決定跟隨美國做法,宣佈將從7月起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最高38.1%的額外關稅。

但歐盟內部的意見並不統一。在不久前舉行的七國集團(G7)財長會議上,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表示,歐盟成員國絕不能從整體上弱化自由和公平的全球貿易,因爲“貿易戰只有輸家”,歐盟成員國贏不了;法國經濟、財政及工業、數字主權部長勒梅爾強調,“貿易戰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不符合中國的利益、不符合歐洲的利益,也不符合世界上任何國家的利益。”

美國的重要盟友日本對這一舉措表現出謹慎立場。據日經中文網報道,有日本經濟產業省高官表示,“目前還不到要控訴本國產業損失的程度。”

另據路透社6月20日發佈的最新調查,大多數日本企業認爲,日本政府沒有必要跟隨美國提高對中國產品的關稅;過半的受訪日企表示,他們的業務幾乎沒有受到所謂的中國“產能過剩”影響。

即便在美國內部,也是質疑聲不斷。美國前財政部長顧問史蒂文·拉特納日前發表評論文章說,美國政府當下在國際貿易中頑固地使用加徵關稅等保護主義措施只會推高國內物價、限制消費者選擇,危及美國和全球經濟增長。

拖累綠色轉型

拜登政府對進口中國清潔產品設置重重壁壘,以期保護國內相關產業發展。但此種貿易保護行爲也限制了美國綠色產業發展。

美國可再生能源運營商新紀元首席執行官麗貝卡·庫亞娃表示,關稅提高了消費者的成本,讓實現國家清潔能源目標變得“更加困難”,增加了不確定性。

麗貝卡·庫亞娃警告立法者不要將清潔能源政治化,強調其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可再生能源刺激了當地社區的經濟發展……如果我們不迎合政治化,真正的經濟發展現實以及對客戶的真正價值就能夠顯現出來”。

據《紐約時報》報道,去年,全球新增太陽能發電量的一半以上安裝在中國境內;中國的風能發電能力在全球佔的份額更大,全球新增風電產能中有60%在中國。過去三年,中國境內的太陽能和風電裝機總容量增長了一倍多;同期,美國看似驚人的擴建只將產能提高了不到50%。

另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報告,全球84%的太陽能組件由中國生產。中國生產世界上89%的光伏電池、97%的太陽能晶片和硅錠、86%的多晶硅和電池片、87%的電池陰極、96%的電池陽極、91%的電池電極,以及85%的電池隔膜。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刊文指出,美國的電池和電動車產業在成本、質量和創新方面都遠遠落後於中國,美國應承認現實並改變策略,停止在對華貿易問題上扮演受害者角色。

6月14日,據路透社報道,一封由173個貿易協會組成的“美國自由貿易”(Americans for Free Trade)組織在致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信中表示,對部分商品徵收更高的關稅可能對美國經濟產生廣泛的影響,爲“符合公衆利益”,應將公衆意見徵詢期延長30天至7月28日。

據悉,簽署這封信的團體包括半導體行業協會、信息技術產業協會、美國化學理事會、全國零售聯合會以及美國卡車運輸協會等組織,涵蓋製造商、零售商、科技公司等多個產業類別。

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中國政策分析師貝琳達·夏裴指出,美國對綠色技術加徵關稅,標誌着中美貿易戰進入了新的階段,這或將導致美國國內已經落後的能源轉型更加步履蹣跚。人們歡迎的是產業良性競爭,但美國目前的政策怕是不會收到預期的效果。儘管《通脹削減法案》提供了鉅額補貼,但新的關稅會讓美國的綠色技術價格變得更加昂貴,從而阻礙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

《紐約時報》指出,圍繞關稅的反反覆覆凸顯了美國在試圖切斷與中國的一些聯繫時面臨的兩難境地。在太陽能電池板、關鍵礦產和電動汽車電池等中國主導全球生產的綠色產業中,切斷與中國的聯繫尤其困難。

或爲大選造勢

五年前,拜登曾抨擊特朗普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關稅,但現在,拜登對鋁、鋼鐵、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和半導體等產品都提高了關稅。有媒體分析稱,拜登此舉是在冒着在大選年與中國政府對峙的風險,以爭取給其經濟政策打低分的選民。

拜登一直在努力說服選民相信“拜登經濟學”提升美國經濟。多個民調顯示,他在經濟政策方面的支持率低於競爭對手特朗普。

在拜登宣佈提高關稅的前幾天,在迴應有關拜登相關計劃的報道時,特朗普不甘落後,承諾如果他贏得2024年的大選,“將徵收200%的關稅”。

特朗普還批評拜登沒有更早地對中國進口商品採取更多措施,並將拜登政府所保持的關稅政策歸功於自己。

歐亞集團分析師赫伯特·克勞瑟指出,目前在美國,對華政策與氣候政策之間存在一種天然的緊張關係,“歸根結底,在美國的政治背景下,對華政策比氣候政策更有賣點”。

2016年,特朗普在入主白宮的路上也以抨擊中國爲“賣點”,並承諾重振美國的工廠。在任期內,特朗普對超過3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並限制美國向中國轉讓一些技術。拜登繼任後,保留了特朗普時期的許多關稅政策,並對美國向中國出口某些高科技半導體增加了新的限制。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東亞分部全球政策顧問姚喆認爲,美國大選到來之際,拜登總統升級中美綠色產品貿易爭端的決定,是一次風險極大的押注。對華強硬或許可以贏得一些選民的選票,獲得短期的政治利益,但也將失去中國在氣候合作方面的信任。如果綠色貿易爭端持續升級,可能阻礙兩國達成任何實質性的氣候協作行動。

“美國的貿易伙伴正在關注11月,並且在思考,哪個是更糟糕的結果”,華盛頓外交關係委員會貿易政策研究員伊努·馬納克說。今年早些時候,他曾撰文嚴厲批評拜登的貿易和產業政策。

貿易保護主義似乎已經成爲了美國兩黨的共識,更多時候,政策的出臺只是爲了給大選造勢。

此前,拜登還宣佈讓總部位於匹茲堡的美國鋼鐵公司保持“由本國持有和運營”。據悉,日本製鐵公司曾宣佈計劃收購該公司。

“一家日本公司向一家美國製造企業投資,竟被美國稱爲國家安全威脅,這是不尋常且令人不安的”,美國企業研究所經濟學家邁克爾·斯特蘭說,“看起來更多的是想要表現出對一個搖擺州的製造業的支持,而不是真有什麼安全擔憂。”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

作者:王哲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