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閔、簡立峰疾呼 籲鬆綁臺灣人才培育法規

前Google臺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21日於全國科學技術會議中指出,談到臺灣育才競才環境,重中之重問題是「齊頭式薪資」。

臺大校長管中閔也表示,臺灣「雨露均霑」制度政策很有問題,若要討論招攬國際人才,須全面認真討論制度法規、大幅度鬆綁,調節全新生態環境,且應一次性到位鬆綁。

簡立峰表示,自己參加了六次全科會,談的問題都是接近的,例如薪酬流動國際化跨域資源等,他說,齊頭式薪資無法要求人才大爆發,此問題不能解決,國際人才不會回來,本地人才也動機偏低。他說,幾十年前他到大陸,發現大陸教授一個月薪水人民幣1,000元,學生到微軟亞洲實習,一個月薪資8,000元人民幣,他那時想,大陸怎會是這樣的社會?沒想到臺灣現在就是這樣,學生到外商實習,薪資是教授的三到五倍。

建議在後疫情時代,臺灣要善用遠距工作,讓別的國家人才來幫臺灣做事,才能解決新創缺乏人才和臺灣少子化的問題。

簡立峰說,2020年出生小孩只有16萬人,是自己出生那年的1/3,半導體能否靠16萬個小孩成爲世界第一?不可能,人才若進不來,很難培養大企業

管中閔順着簡立峰的簡報迴應指出,臺灣培育人才制度缺乏彈性,雨露均霑的資源和制度很有問題,若要討論招攬國際人才,必須全面認真討論制度法規、大幅度鬆綁,否則四年後全科會還是會出現簡立峰所說的「薪酬、流動、國際化、跨域、資源」這幾行字

臺積代表指出,想要引進國外人才,第一是產業願景,讓海外人才來臺打拚,這是企業要自己負責;第二是法規、稅務優惠生活環境等;更進一步是即使不能來臺灣,臺灣企業仍可使用國外人才,例如有快速網路基礎建設通往國外,使臺灣成爲國際網路的熱點,讓更多新創公司和海外人才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