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藝師嘉義傳藝 母親的愛盡藏在春仔花

國寶藝師施麗梅嘉義傳藝法務部次長蔡碧仲妻子黃淑英認識傳統技藝。(三昧堂提供)

國寶級藝師施麗梅來嘉義傳藝,學員專心製作春仔花。(三昧堂提供)

嘉義市小英之友總會長黃淑英與學員展示製作春仔花的成果。(三昧堂提供)

臺灣傳統婚嫁有戴「春仔花」的習俗,但現今製作春仔花的工藝幾乎要失傳了,鹿港國寶級藝師施麗梅3日到嘉義順利世家美術館傳授技藝,嘉義市小英之友會總會長黃淑英與百餘名學員,花了4小時完成春仔花作品作爲母親禮物

製作春仔花40多年的施麗梅近年來與三昧堂合作推廣春仔花藝術,她說,早期新娘出嫁時頭上都要戴的春仔花,是母親親手製作送給要出嫁的女兒代表母親對女兒的疼惜、期望及祝福

施麗梅說,每一朵春仔花都有不同的意義,新娘的春仔花上有4顆石榴,代表「雙雙對對,多子多孫」,婆婆的春仔花有象徵福祿壽烏龜與鹿,這次母親節禮物做的小牡丹,代表花開富貴。

黃淑英與百餘名學員們一起製作春仔花,用紙片鐵絲爲底,用精細繡線纏繞牡丹花,足足花了4個多小時才完成,好多人當場就貼起痠痛貼布,引起笑聲連連,婆媽同聚一堂果然趣味不斷,好不熱鬧。

法務部政次蔡碧仲及臺南藝術大學國際陳泓易教授,也在場見識這項式微的傳統技藝,蔡碧仲說,纏花工藝在閩南地區俗稱「春仔花」,春與閩南語的「剩」同音,蘊含年年有餘的吉祥意。

蔡碧仲說,施老師鑽研這項傳統技藝大半輩子,更把春仔花普及生活上,製作金魚蜻蜓瓢蟲胸針髮夾,期望有機會學界合作推廣,把百年春仔花時尚生活化,促使年輕人認識、學習這項臺灣的傳統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