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院:大陸海警曾逼近南海鑽油臺 馬來西亞衝突意識升高
中國大陸海警自2013年就經常性地出沒於北/南康暗沙,而馬來西亞在2019年底在南海維權也轉趨強勢。對此,國防安全研究員學者、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黃宗鼎指出,對岸在南海的擴張主義,已導致馬來西亞的衝突意識提升。
據亞洲海事透明倡議組織(Asia Maritime Transparency Initiative, AMTI)在12月4日提出的報告中指出,「仍在巡邏中:2020年中國海警隊巡邏」(Still on the Beat: China Coast Guard Patrols in 2020),中國海警在馬國鄰近水域活動之日數在一年內達到了279天。
此外,亞洲海事透明倡議組織也提到,中國海警船5402號,曾於11月19日逼近一個由馬國與泰國公司協議營運的鑽油臺,而馬國相繼派出皇家海軍輔助艦「金銀花號」(Bunga Mas)及瀕海任務艦(Littoral Mission Ship, LMS)「馬來短劍號」(Keris)前往該海域巡邏。
對此,黃宗鼎表示,馬國在南沙油氣探採上保持低姿態,標榜「預防性外交」,對於中國海上騷擾行徑相對隱忍;但是,從2019年底開始,馬國在南海維權轉爲強勢。
黃宗鼎表示,馬國的石油公司(馬國國家石油Petronas)早在2006年便遭北京施壓,只不過當時僅透過外交途徑限制其在南海的探勘活動;2011年起,北京藉由海洋監測船、海上民兵及海警船的衝突對峙模式,來干預南海沿岸國家的油氣開發工作;2013年起,中國海警更經常性地出沒於北/南康暗沙。
黃宗鼎指出,中國海警南海分局所屬船艦,頻繁活動於海南基地、南海西南緣及永暑礁補給點之間的三角區域,常以各項行動包括:護衛中國漁船及「海洋地質八號」探勘船、來回騷擾Petronas、Sapura Energy等馬國企業在「待劃界區域」及北/南康暗沙區域的探勘作業,以及交相監控馬國探勘區、印尼專屬經濟區及鄰近越南的萬安灘水域。
黃宗鼎認爲,馬國已釋出了「不再向中國引進瀕海任務艦的訊息」。他分析指出,LMS「馬來短劍號」甫於2020年初服役,是按2017年中馬首次船艦軍售合約第一艘交付給吉隆坡的巡邏艦,頗具象徵意義,甚至促使中共解放軍潛艦得以靠泊馬國沙巴州之實邦加(Sepanggar)港。
黃宗鼎表示,馬國組建LMS艦隊的目的,原在打擊蘇祿海盜及人道救援,而今吉隆坡打破特定武器之輸入國不用以對付輸出國的常情,將北京售予的LMS用於對抗中國的海警船,一定程度釋出馬國不再向中國購置其他船艦的訊息。
黃宗鼎強調,馬國在2016年向中國訂購LMS之初,即表示該艦價廉乃建案之主要理由,並擬向中國購買18艘LMS。在此基礎上,原先馬國尚且要求中國將首購4艘巡邏艦中的最後兩艘,交由馬國莫實得海軍造船廠(Boustead Naval Shipyard)合建。但是,考量壓低成本,馬國新政府於2019年初提出修約,決定將4艦全數委由中國製造。
不過,2020年9月,馬國宣示將由包括荷蘭達門(Damen Shipyards)、美國捷船(Swiftships)及德國法斯摩(Fassmer)等外商設計新一批的巡邏艦。
黃宗鼎,認爲馬國捨棄北京價廉的LMS,決以高價購置歐美巡邏艦,乃至於以中系LMS對抗中國海警的舉措,都在在說明馬國在南海爭端上對中態度已有所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