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英歐貿易協議在一定程度上演變爲"主權協定"

當地時間19日,英國與歐盟就“脫歐”過渡期結束後的未來關係談判依然在布魯塞爾緊鑼密鼓的進行之中,雙方爲了打破僵局達成協議在做最後的努力。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歷史鄧鋼教授當天表示,英歐雙方的貿易談判在一定程度上演變爲“主權談判”,即使最終無協議,或許對於英國來說並非壞事

英國皇家歷史學會終身院士鄧鋼教授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英歐雙方談判範疇已經超過最初所說的“貿易協定”,而是變成了一個涉及領海領土問題的“主權協定”,因而談判難度巨大,雙方不易妥協。

鄧教授說,“實際上是一個領海問題和領土問題,其實已經超過我們所說的貿易協定了,變成一個主權協定了。法國人在領海問題上跟英國人過不去,德國人支持愛爾蘭又在領土問題上和英國人過不去,英國在海陸兩面受到夾擊。所以現在脫歐不脫歐,實際上不是一個貿易問題,是一個主權問題,領海主權和領土主權,所以永遠談不攏”。

鄧教授表示,目前愛爾蘭與北愛爾蘭之間邊界領土問題已基本解決,至少保證五年開放,可以說在這個問題上英國做出了比較大的讓步。然而與歐盟特別是法國方面,在英國海域捕魚權,也就是所謂的領海問題上遲遲僵持不下,在這樣的情況下,更主要是看歐盟方面的態度

“如果布魯塞爾不讓步的話,就是no-deal了,就是硬脫歐了,不是軟脫,就是一刀兩斷。英國重新宣誓對領海的主權和對領土的主權,跟歐洲共同體歐盟就一刀兩斷了,”鄧教授指出。

作爲經濟學博士、同時也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歷史系首位華人正教授,鄧鋼強調,目前從發展態勢來看不能達成協議的可能性要明顯高於達成協議,但是沒有協議從某種意義上講對英國不完全就一定是壞事。

分析指出,“英國主要是一個資本輸出國。這樣來看的話,對英國經濟整體損失不是很大。投資今後可以不投歐共體,可以投東南亞,可以投中國大陸,可以投美國加拿大,可以投新西蘭澳大利亞。英國的好處在於有英聯邦,英聯邦有50多個國家,特別在投資問題上,對英國都非常寬容,英國又是投資大國,所以金融方面幾乎是零影響”。

此外,鄧教授還指出,除了以英聯邦國家爲支撐和依託之外,脫離歐盟束縛之後,英國有機會需求商品成本更低的國家做生意。他舉例指出,入歐盟前英國糧食主要從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進口,而進入歐盟後被迫要購買成本更高的歐盟成員國糧食和農產品,脫歐後英國可以重新選擇成本更低的替代品

最後,鄧教授也分析認爲,英國由於語言的自然優勢和多年來全球經營的歷史沉澱,因而倫敦金融中心地位在脫歐後不太會受到挑戰。他以保險業舉例表示,“全球所有大公司的最終保險,即二級保險,其實都是倫敦在做”。

英國脫歐過渡期將於今年12月31日結束,屆時如果依然不能達成協議,雙方貿易將回到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重新實施邊檢和關稅。(總檯記者 樑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