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35歲,在鄭州找工作爲何這麼難?
最近一同學來鄭州找工作,想着之前在大廠的工作履歷能夠在鄭州謀到一份薪水還不錯的工作。
他把簡歷拿給我的時候,把我嚇一跳,薪水欄赫然寫着60k/月。我說這樣的薪水,鄭州不能說沒有,但是不會對外開放,只有少數算法工程師能夠拿到,即使你有211院校畢業背景,你這運營崗位也很難拿到這個薪水。
後來他也妥協了,把薪水要求更改到20K,也是四處碰壁。要麼是小企業,要求按照提成算工資;要麼就是大企業薪水打骨折,讓他評價:幾千塊都不夠看的。
其實也不是這位同學矯情,非要高工資。北京那套房,月供就要8千多,再加上車貸,每月固定支出就1萬3,如果來鄭州工作還要租房,生活成本就需要1.8萬/月,薪水低了,真養活不了一家老小。
我所瞭解鄭州的大型企業,比如上汽、比亞迪、宇通等,運營崗最多也就1萬出頭,而且對35歲以上的應聘者,尤其是45歲以上的,雖然沒有明說,但是也處在非常尷尬的境地。
試想一下,領導崗位大部分是當打之年的70、80後,來了一位年齡相仿,或者比自己年齡大的員工,如何擺正位置呢?罵他,不合適,供着,更不行。
和沿海城市不同,鄭州企業上下級長幼差序還是非常明顯的,一般不會直呼其名,如果和技術相關要稱呼某某工,銷售崗要稱呼某某總,互聯網裡直呼其名的情況,在內地很少見。
我半開玩笑說,那些中層領導叫你小王呢,還是王老師?改口這關都過不了。
這也是35歲以上求職者的尷尬處境,你也許在原有團隊當中幹得風生水起,可是在現有團隊當中需要重新開始,從零做起。
也有很多企業希望空降一位大神,能夠改善現有業務,殊不知出問題往往不是中層這些執行人員,而是老闆自身的問題,所以你作爲外來者想要逆天改命是非常困難的。
之前有個做汽配的企業,專給鄭州汽車大廠供應塑膠件,隨着近幾年業務不景氣,產線一直吃不飽,於是想着開闢網上直播。
招過幾個直播大神,都是上千萬GMV掌舵者,卻沒有一個幫助他逆天改命的。
從老闆視角看,他也是受害者。先不說招來的這些大神沒有帶來業績上的提升,買設備、裝修直播間、投流,上百萬搭進去了,連一個響聲都沒有聽見。
你的簡歷越光鮮亮麗,招聘企業對你的期望也越高,想的不是你過來優化數據,改個BUG,改善企業的經營管理,而是能夠把企業從泥潭當中拉出來,救自己於水火之中。
或者一項新業務,老成員班子不願意做,等着你一新人來開疆拓土。
之前某食品企業在三隻松鼠的打壓下節節敗退,但是手下這批老將們卻沒有一位衝到前面做電商的。換這幫老臣的視角,也有自己的難處,新業務做好了還好,做不好崗位不保,爲什麼要去趟這渾水?
從典型的製造業切換到電商行業,哪有想的那麼簡單,老闆不親自下場帶頭幹,讓一個外來職業經理人來做,大概率這位大神會兩頭受氣,最後夾着尾巴走人。
這也是中年職場人的尷尬之處,在原有賽道積累的經驗,無法遷移到下一家公司。尤其鄭州這種更強調人情世故的城市,帶不來人際網絡,就要學會一切從零開始。
既然從零開始,你和剛畢業的職場小白有什麼區別呢?
別說年輕人不會卷,只有中年人能吃苦,年輕人捲起來也是天王老子都不認,尤其是AI工具的普及,以前需要幾十年積累的知識,在AI面前衆生平等。
之前某醫療器械企業養了一位註冊的大神,高薪供着。沒有別的原因,因爲只有他對註冊法律法規門清,那些法規數據鎖在他個人腦袋裡,換個人還真不好使。
自從有了AI工具之後,這位大神立馬就慫了,不但註冊法規列得又細又清,甚至還能幫你寫註冊文件,之前大神需要十幾天寫的註冊文件,在AI輔助下,幾個鐘頭就搞定。
年輕人不講武德,使用AI快速拉平鴻溝,中年人多年經驗,就像蚊子血般平庸。再說鄭州每年有80多萬高校畢業生,從來都不缺牛馬。
我和那位同學講,回鄭州不是不行,但是要放低身段。把北京房子租出去,租一套鄭州便宜點房子,開個網約車先過渡下,慢慢等好的工作機會。
這也是鄭州這座城市的包容性,絕對不會無路可走,除去房貸、車貸,主動降低生活成本開支,生活還是非常愜意的。白天886正常上下班,晚上可以路邊擼串,三五好友吃頓飯,唱會兒歌,生活可以說爽到飛起。
我之前分析過這位同學的性格,總有自我膨脹的妄想,跟我聊的永遠都是國家大政策,什麼智能製造、低空經濟等大詞。內心裡總是想着富有,受人敬仰,甚至像馬斯克一樣改變世界。
如果說剛畢業,有這種魔法思維,能作爲向前的動力,可是人到中年,就不能再以個人爲中心,要全面認知世界,理性分析周遭環境,思考自身如何嵌入這樣的環境當中。
這種以自我爲中心的英雄式思維,剛性有餘,韌性不足,在面對巨大挫折的時候,很容易陷入激情消退,自我消極當中,自身焦慮也會大增。他之所以選擇鄭州,也是因爲北京待業一個多月,開始慌了。
最後。
同學這種中年再就業的慌亂,也不是個別現象,其根本原因往往在於個人的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差異或巨大落差。
特別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這種差距可能會更加顯著。爲了應對這一挑戰,我們需要重新審視自我,通過與自己進行深入的對話,來發掘真實的內心需求和願望,從而找到一個可以安定內心的“錨”。
此外,隨着年齡的增長,特別是步入中年之後,人們也需要學會以不同的視角看待問題,學會與現實和解,保持一種平和而不失尊嚴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