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鼻炎防大於治,從中醫治未病的思想談過敏性鼻炎的正確治療

過敏性鼻炎目前已經成爲五官科的常見疾病,已經影響到全球至少40%以上的人。

其發病原因也比較多樣,除了自身體質原因之外,還跟個人的生活方式、環境污染、遺傳等因素有關。目前西醫的做法是採用鼻噴劑、口服脫敏藥物甚至手術進行治療,但是不管是鼻噴劑還是手術,都是不能長期使用的治療方式。而且長期服用西藥所產生的副作用是比較大的;手術治療不僅存在較高的風險,而且患者也較爲痛苦。

過敏性鼻炎

而中醫藥治療過敏性鼻炎,不僅效果與西醫無異,且不良反應很少,具備治療優勢,近年來越來越受到患者的青睞。

我們現在所說的過敏性鼻炎,其實是西方醫學傳入之後的命名,我們古代醫學稱之爲“鼻鼽”,它的最早記錄可以追溯到於《禮記·月令》,稱爲鼽嚏:“季秋行夏令……民多鼽嚏”

中醫認爲,肺的宣發功能可以調節機體的全身氣機,並且推動血液的運行。由於脾主運化、升清,運化血液,推動氣血運行,同時肺主氣,肺裡面的清氣與脾氣上輸的水谷之氣結合爲宗氣,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貫注心脈以行氣血,因此肺脾氣虛,久致血瘀,邪滯鼻竅,形成爲鼻鼽。

關於鼻鼽的分型,目前業界主流的分型爲:肺氣虛寒、脾氣虛弱、腎陽不足、肺經伏熱。

鼻塞

根據多年的門診經驗,肺脾氣虛型的鼻鼽症型佔鼻炎的大部分,症見鼻塞,鼻癢,流清涕,鼻黏膜蒼白、腫脹,畏風怕冷,易出汗,食少,腹脹,便溏,舌淡苔薄白,邊有齒痕,脈弱。產生的主要病機爲爲脾氣虛弱,氣血化生不足,而致肺氣虛弱,從而影響肺之宣發輸布和脾之升清,使鼻竅得不到應有的充養。

所以,通常的治療思路爲宜健脾益肺,補氣通竅。

可用組方:黃芪、黨蔘、白朮、茯苓、炙甘草、葛根、細辛、石菖蒲、五味子、辛夷、蒼耳子

黃芪

爲什麼這樣組方呢?

黃芪爲君藥,益氣固表,補肺健脾,實衛斂汗;黨蔘、白朮、茯苓爲臣藥,助黃芪益氣健脾益肺;葛根配伍黃芪,升發脾胃清陽之氣;細辛辛散溫通、溫肺化飲、發散風邪;五味子斂肺滋腎;細辛與五味子的配伍二者互相牽制,相互制約,相互促進,一散一斂,一開一闔;石菖蒲的芳香可上竄鼻竅,具有開竅醒神、化溼豁痰的功效;最後炙甘草調和諸藥,爲佐使。諸藥合用可補脾益肺、補氣通竅。

根據臨牀用藥反饋數據顯示,此方的有效率達到九成以上。

此外,中醫多強調“治未病”,因此過敏性鼻炎的預防大於治療。

真實醫案分享

患者王某,男,25歲,過敏性鼻炎3年,多在遇風、遇冷、遇刺激性氣味後發作。3年前在受風出現鼻塞、鼻癢、打噴嚏之後,去醫院檢查被診斷爲過敏性鼻炎,曾經口服依巴斯汀片、外噴鼻用糖皮質激素噴霧劑等,症狀雖然有所緩解,但是極易反覆發作。

患者自述,鼻塞、流清鼻涕,伴有鼻癢,打噴嚏,汗多,夜間睡眠時尤爲嚴重,惡風,平素易感冒,工作注意力不集中,平時喜坐臥,納差,大便溏,小便正常。

刻診:舌淡,苔薄白,邊有齒痕,脈細弱;雙鼻腔黏膜蒼白,下鼻甲蒼白腫大,總鼻道內見大量清水樣分泌物。血清特異性檢測結果顯示粉塵、蟎陽性。西醫診斷爲過敏性鼻炎(變應性鼻炎),中醫診斷爲鼻鼽,肺脾氣虛證。

開方:黃芪,白朮,黨蔘片,茯苓,葛根,甘草片,辛夷,蒼耳子,細辛,五味子,石菖蒲

配合鼻部按摩、八段錦進行輔助治療。

八段錦

二診的時候,除胃部稍有不舒服之外,鼻癢、打噴嚏、流涕、 鼻塞等症狀明顯減輕。於是在上方的基礎上加雞內金、乾薑繼續服用。

三診無明顯症狀,工作注意力增加,無汗出,鼻癢、打噴嚏、流鼻涕幾乎不見,並囑咐其繼續遵循生活起居的注意事項,後續隨訪一年未曾復發。

關於治未病的思想

說起“中醫治未病”的思想,最早可見於《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此之謂也。”指的是在疾病未發時或初發處於輕淺階段時便進行干預。主要包括: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後防復3個方面。

中醫

關於治未病更深層次的理解,這裡就先不做過多贅述,我將在後續的文章進行詳細講解。

基於“預防大於治療”的思想,對於過敏性鼻炎的預防,我們應該遵從以下幾個方面:

①佩戴口罩,避免接觸粉、塵、蟎及刺激性氣味等。

②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及合適的溫度和溼度,少去或不去超市、電影院等人羣密集且空氣流通不佳的場所。

③保持環境清潔衛生,勤洗曬衣物、被褥、玩具等。

④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海鮮。

注:本文爲日常科普使用,文中涉及的方劑不作爲具體用藥指導,如有類似症狀需在專業醫師辨證下指導使用,不可盲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