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版“筷子夾”試驗要來了
(文/觀察者網 張志峰 編輯/周遠方)
11月1日,聚焦中大型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的硬核科技公司大航躍遷官微發佈消息稱,已完成億元級融資,由申能誠毅領投,天創資本、柏彥基金、險峰長青、知名投資人張超等共同完成。
同時,大航躍遷稱,將於本月啓動國內首次“筷子夾”塔架回收試驗。
大航躍遷作爲國內首家研製“筷子夾”塔架回收可重複使用液體火箭的企業,於2024年3月正式運營,已集結一批由院士顧問領銜的高水平研發團隊,並完成多項技術攻關:主要包括“筷子夾”塔架回收驗證平臺的搭建、箭載飛控計算機“火石一號”以及國內首款回收塔架控制器“小火石”的研製。本次融資將用於“筷子夾”塔架回收試驗和“躍遷號”運載火箭研製。
據觀察者網瞭解,“筷子夾”塔架回收技術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由當時SpaceX首席執行官馬斯克(Elon Musk)提出了這一設想。
該技術是一種新型着陸回收系統,取消了一級助推器着陸腿,通過機械臂採用“筷子夾”的方式把超重型助推器或“星艦”飛船接住,放回發射架,從而有效縮短“星艦”飛船再次發射的週期。
在2024年10月13日,SpaceX成功進行了星艦的第五次試飛,並首次嘗試用名爲“筷子”的發射塔機械臂在半空中捕獲助推器以實現回收,這一嘗試取得了成功。
瀝塔創新智庫專家、上海知識產權中心聯盟單位專家團成員費凡向觀察者網分析稱,該技術不僅減少了火箭部件在着陸時受到的衝擊和損傷,延長使用壽命,還減少了傳統硬着陸回收方式給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而且火箭部件可以在發射平臺進行燃料補給和小修後,實現快速連續發射,大幅提高發射效率,從而提升企業經濟效益。
從長遠角度考慮,費凡表示,此類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還可能推動整個航天產業的技術性變革,爲後續的星座組網、深空探索、太空殖民等目標提供有力的支撐。
航天英文電子雜誌“Go Taikonauts”創辦者、觀察者網專欄作者陳藍認爲,大航躍遷此次融資無疑是以此巨大成功,且這個投資在中國日漸成熟的商業航天領域,非常有典型性。
在他看來,中國商業航天現階段的特色在於:第一,更多不是0-1的原創,而是1-10的微創新,0-1是經濟發展積累到一定程度後水到渠成的事情,目前中國企業聚焦於1-10的微創新,可以少走很多彎路;第二,參與者衆多,表面上有一哄而上重複投資的現象,但在市場經濟下又很正常,新能源汽車初始階段同樣如此,要經歷優勝劣汰的過程;第三,分工更細,生態更開放,和美國(尤其是SpaceX)的垂直整合模式孰優孰劣,還有待時間驗證。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