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從國共智庫對話到啓動民共智庫交流(柳金財)
國臺辦主任宋濤歡迎民進黨人士訪陸,民進黨也宣稱一向鼓勵並支持健康有序的兩岸交流,只要大陸當局願意尊重臺灣的自由民主憲政制度,也非常歡迎宋濤隨時來臺灣訪問。(圖/本報資料照片)
最近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連同黨「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到對岸訪問,不僅與中共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國臺辦主任宋濤等會面;也與大陸智庫「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舉辦「後疫情時期的兩岸關係與交流合作」座談會,討論「兩岸關係的機遇與挑戰」、「推動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及「促進兩岸同胞往來便利與權益保護」等議題。雙方在擴大兩岸交流、加深經貿合作、共同解決問題,以及維護和平發展方面達成共識。
據此次同行學者趙春山轉述,國臺辦主任宋濤歡迎民進黨人士訪陸。經媒體報導後,許多學者及專家、輿論咸認爲這是大陸當局善意,民進黨也應把握這善意機會之窗。民進黨宣稱一向鼓勵並支持健康有序的兩岸交流,只要大陸當局願意尊重臺灣的自由民主憲政制度,也非常歡迎宋濤隨時來臺灣訪問。欣見兩岸互釋政治善意,期許兩岸能漸春暖花開、化解僵局。
然而,民進黨人士與大陸接觸和訪問,究竟要用何種模式較爲適合呢?以個別名義接觸、派系組團或智庫對話,甚至可能以整黨名義嗎?民進黨要以政黨名義與大陸交流,恐怕有違大陸當局所提「九二共識」政治前提,因而可能性甚低。從民進黨過去既有經驗出發,及借鏡目前國民黨智庫與陸方智庫對話,或可得到若干啓示。
回顧2008年馬英九執政後,民進黨前主席、行政院長、總統候選人謝長廷,曾於2012年10月4日首度登陸進行民共交流,到2013年6月28日又以組團方式至香港與陸共同舉辦大型民共研討會,謝長廷倡議「憲法各表」論述基礎,大陸願意啓動紅綠雙方的政策對話平臺,作爲民共未來正式對話的基礎與建立互信。這樣的兩岸論述或民共交流型態,開啓前所未有的創新模式,避免民進黨在兩岸論述及路線上一再被邊緣化,甚至展現積極取得主導權及話語權企圖心。
然時任黨主席蘇貞昌卻指出,謝長廷路線「只代表黨內部分意見」,蘇主政民進黨兩岸政策持相當保守立場,因而啓動民共對話及交流,難以成爲黨主流兩岸政策思維。但謝長廷開啓智庫對話模式,對民進黨兩岸交流政策仍產生影響,例如2014年民進黨曾在「華山會議」總結報告前言,揭櫫倡議「本黨應該積極自信參與兩岸交流,包括智庫與地方執政縣市的城市交流」。此足見民進黨並不排斥第三軌道的兩岸智庫交流,首次將智庫在兩岸交流中的重要性及角色,明列在黨的重要政策文件中。
尤其是謝長廷曾提出「一國兩市」、「憲法一中」及「憲法各表」,也頗具創意及包容性。2016年蔡英文獲選總統,3月大陸外交部長王毅表示期待「臺灣新的執政者」在就任後「以自己的方式」,表明願意依照「他們自己的憲法」定位「大陸、臺灣同屬一箇中國」;「她既然是按照他們的憲法所選出來的,她就不能違反自己憲法的規定。」王毅說法預設兩岸「憲法一中」精神。
同年8月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提出,兩岸交往交流絕非是一種「外交行爲」。大陸當局認知的「一箇中國」是根據自己的憲法,憲法指涉一中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方面不能違憲。同時指出,理解臺灣會認爲自己是中華民國,只要承認「九二共識」,至於「政治分歧的問題,都可以來談」。在此點出關鍵處,大陸認爲依「憲法一中」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依「憲法一中」國號是中華民國。此已有隱含「憲法一中各表」之意涵。
這與謝長廷所提「憲法一中」、「憲法各表」,極爲相同。但對王毅與張志軍的提法,民進黨政府並無接受及反應,僅強調依據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錯過遞出善意橄欖枝之機遇。蔡英文雖主張維持現狀,然究竟兩岸憲法是否立基「一中」、兩岸關係性質是否是「一國」,從未明示之。這種憲法及法律對兩岸定位,實際上被蔡英文總統加以模糊化及隱晦化,因未公開宣稱憲法法律文本中的兩岸定位是否爲「一國內部關係」,故大陸當局評斷其就職演說詞是「未完成答卷」。
我們重新檢視及回顧,謝系與大陸方面雙方在香港共同舉辦研討會經驗,創下民共交流里程碑。「臺灣維新基金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共同舉辦「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大陸方面出席人員除了國臺辦副主任及重量級的兩岸政策幕僚參加之外,尚有5個部會6位局級官員參與研討會,涵蓋國臺辦、文化部、環保部、農業部與商業部等跨部會。
至於民進黨方面除謝長廷及多位學者參加之外,還有1位中評委、8位立委、3位直轄市議員與1位縣府處長。這樣對話模式可說是前所未有,超越之前黨內任何派系組團或個人接觸式赴陸參訪規模。然無庸置疑是,隨謝長廷擔任駐日代表,其派系運作趨於鬆垮,在當前兩岸關係下謝系所創建智庫,恐已無法重新開啓當前兩岸智庫交流及對話。
值得關注是,謝系智庫能與大陸智庫建立對話平臺論壇,具多項共同結論有其基本共識,包括:一、「兩岸共源同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得到兩岸主流民意的支持。臺灣各政黨、政團及民間團體的參與,有助於全面反映臺灣民意」。二、「兩岸交流應讓廣大人民受益。任何協議平等協商,互惠互利,符合人民需求,特別需要重視基層民衆的利益與合理關切」。三、「兩岸應面對歷史、正視現實,尊重民意與增進人民福祉,推進政策創新」。其中不否認兩岸共同歷史、同文同種、同屬中華民族,爲基本共識,這某種程度迴應2013年3月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所倡議「兩岸一家親」。
尤其謝長廷曾提出「兩岸憲法各表、推動憲法對話」的積極主張,以作爲兩岸互動的制度化基礎,頗有參考討論意義。「謝長廷路線」跳脫傳統統獨二分法,不完全等同大陸提出「一中原則」、國民黨倡議「一中各表」、民進黨宣稱不要預設任何政治前提或激進獨派推動「一邊一國」、「臺灣正名」。謝提出「兩岸事實上互不隸屬,兩岸憲法有特殊關係」,在此提出「事實上」互不隸屬而非「法理上」,「特殊關係」具有「兩岸統合論」意義。對比現任總統蔡英文所提「維持現狀」、「對岸鄰國論」、「兩岸互不隸屬論」,副總統賴清德所提「務實臺獨論」、「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更具有兩岸統合意涵。
就此而論,大陸智庫是否願意與民進黨主席賴清德任董事長的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或與蔡英文創辦「小英教育基金會」、「臺灣世代教育基金會」交流;或與黨內最大派系新潮流,透過「臺灣新社會智庫基金會」推動民共交流及對話;或是林佳龍所主導黨內第三大派系正國會,透過「正常國家文化基金會」、「臺灣智庫」交流,此似乎不無疑問,充滿重重困境,幾乎上述派系及智庫在兩岸論述上與大陸南轅北轍。若大陸當局願意與上述基金會展開交流及建立對話平臺,此或可謂大陸對臺政策在民共交流對話議題上,已進行實質性調整。
(作者爲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