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美力促人設戰略 臺灣人願意幫美國打仗嗎?(黃惠華)

美國前國防部長艾斯培建議「臺灣應大幅增加國防預算,延長義務役期,讓年輕臺灣男性、女性在軍隊中服役至少1年,並進一步加強後備軍人的動員能力」,輿論爭議未歇。(圖/總統府提供)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報導,美國衆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8月將訪臺,在此之時,美國前國防部長艾斯培正在臺灣建議義務役兵役應該延長。幾乎同一時間,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更說,習近平不會放棄攻臺。另外,美國衆議院中國工作小組特地邀請駐美代表蕭美琴召開會議,力促加快對臺軍售、邀請臺灣參與軍事演習等議題。可見美國政要誰都可以對臺下指導棋,替臺灣提供「人設」的戰略,問題是臺灣人願意爲美國而戰嗎?

今年3月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訪臺是因爲有意參選2024總統大選,併到臺灣撈取一場15萬美元的演講費,而艾斯培選在此時訪問臺灣,爲臺灣的軍事事務提供建言,莫非也是爲了撈錢而來?

試想,艾斯培訪臺時提出爭議性的建議,「臺灣應大幅增加國防預算,延長義務役期,讓年輕臺灣男性、女性在軍隊中服役至少1年,並進一步加強後備軍人的動員能力,才能讓臺灣與美國等盟友的防衛同步化」。在此之前,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也曾建議臺灣應該「研究烏克蘭戰術,每個符合服役年齡的男女都獲得了武器和稍微接受培訓,就能發揮一定效果。」

美國高官相繼訪臺,看起來都像是在敦促臺灣調高國防預算、改變兵役政策,或者強迫採購武器,這些舉措都有着萬一臺海爆發衝突,要臺灣自己救自己,甚至幫美國打中國大陸的如意算盤。

烏俄戰爭從今年2月24日爆發之後,全球媒體總把焦點放在臺海衝突上,尤其是美國政府對臺態度,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似乎想要操作一種「中國攻擊臺灣」的衝突氛圍,美國國會議員也不斷呼籲政府當局採取對臺更爲戰略清晰的態度。

反過來,每次見到美臺強化關係,中國大陸總是撂下狠話要不惜一戰保護自己的主權與領土完整。一邊中國想要發動一場特別軍事行動,一邊美國想要製造出一場代理人戰爭,如同俄羅斯出兵烏克蘭一樣的模式,雖然檯面上大陸領導人總是在公開場合上誓言奪回失去的領土,臺灣是最後一塊拼圖。大陸領導層距離完成一項歷史使命只有一步之遙,究竟何時會開出這一槍,邁出這一步,誰都無法精準預測。

不過,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伯恩斯7月20日卻在美國科羅拉多「阿斯彭安全論壇」上說,他不認爲中共二十大後習近平會立刻攻打臺灣。他又說,他不會低估習近平想要控制檯灣的決心。對習近平和中國領導層來說,問題不是他們會不會用武力奪取臺灣,而是在何時,以何種方式動用武力。他認爲,未來十年,時間越往後推進,中國攻打臺灣的風險就會越大。

看來,美國政要總是在爲臺海戰火添增更多的汽油桶,只要一根火柴,就可以點燃。而在執政的民進黨反中立場對美國有利之下,中國想以武力解決臺灣問題的動機,可以說都是美國刻意創造出來的動機。

美國官方一邊照本宣科按照臺灣關係法遵守一箇中國原則,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臺海現狀的做法。一方面試圖將臺灣軍事政治社會經濟體系與美國掛勾,美臺通過雙邊經貿倡議、美國議員來訪,甚至宣佈對臺新的軍售案,形成高度依賴關係,降低臺灣對中國依賴,成爲對抗的方向發展。模糊戰略並非全無壞處,依循着模糊戰略權衡利弊,用模糊的外交行動來掩飾挑釁行爲,模棱兩可是美國協助臺灣建立自我防禦系統,同時沒有明確承諾援助臺灣,避免中國大陸反彈,這也是至今美國政府不肯對臺展現明確立場的原因。

美國是否想要在臺灣複製烏俄衝突模式?其心可議。目前大陸在臺海問題上面臨着類似俄羅斯的困境,而臺灣則是美國用來作爲施壓大陸的工具。每次隨着美國提供臺灣武器,美中臺往上押注的籌碼越來越多,臺海爆發衝突關鍵鑰匙恐怕會落在於中國手中,只要中國大陸敏感神經不斷受到美國的挑釁,難保不會開出第一槍,如果挑起臺海衝突,臺海戰爭可能成爲焦土戰爭,而每個臺灣民衆就會像是烏克蘭人民一樣,全民皆兵,男女都得上戰場。

針對艾斯培的建議,總統府表示評估中、未定案。本文建議有關當局應該要仔細思量,避免將臺海衝突導向烏俄衝突的方向發展。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表示,「不要被衝昏頭腦,也不要直接將烏克蘭和臺灣的危機聯繫起來。烏克蘭危機並沒有嚴重影響臺灣的前景,它有自己的發展歷史」。

儘管國安局長陳明通表示在蔡英文總統任內,中國大陸不太可能決定以武力攻打臺灣,但局勢變化瞬息萬變,迫使國軍不得不做好應對解放軍的軍事行動準備。

烏克蘭新的軍事戰略目標是一場奪回失土的全面戰爭,臺灣應該避免臺海陷入「烏俄戰爭」迷思之中,應該思考的是如何避免戰爭,如何設計一套,能夠有效阻止敵人攻擊的新軍事戰略。美國印太戰略並非只針對臺海問題,其戰略目的在印太地區,從堪察加半島、千島羣島到東南亞國家,再到印度、巴基斯坦海岸,臺海雖然只是星星之火,但有可能爆發燎原的危機。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