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無人航母:中國版的分佈式作戰(譚傳毅)

大陸無人機的研發與應用起步相當早,大陸中央電視臺7套(CCTV-7)播出一段解放軍海軍小型雙體無人航母的畫面,引起軍事專家的高度關注。圖爲無偵-8無人機。(新華社)

最近大陸中央電視臺7套(CCTV-7)播出一段解放軍海軍小型雙體無人航母的畫面,引起軍事專家的高度關注。

這種無人機航母是人工智慧的產物,除可充當無人載具(無人機、無人艇、無人潛艇)回收與指揮管制的母艦,還可與中大型有人載具例如驅逐艦或兩棲攻擊艦協同作戰,是中國版分佈式作戰的展現。

無人集羣智能化

在現代軍事領域中,人工智慧的應用非常廣泛,無人機技術就是其中之一。美國的無人化技術是最優秀的,但是中國慢慢的已經追上來。

中國無人機艇技術在軌跡和路徑控制、以及在目標控制等領域超越了美國,這些技術有助於對海洋戰場的研究,可監測海洋戰場環境與資源。無論是無人機、無人艇和無人潛艇的集羣化與作戰協同管制,充分顯示人工智慧的角色。

以人工智慧爲主導的無人化作戰,出現了新的作戰概念例如網路通信、智慧控制、(無人機艇)蜂羣作戰、母艦作戰、載人/無人協同作戰等,是現代無人作戰的基本內容。

既然是無人化作戰,必然是以「小而多」的無人蜂羣制勝「大而少」的載人平臺。這些小而多的蜂羣必須形成一個網路,這是充分必要的條件,然後由指管中心(母艦)將大量分佈而自主性高的無人平臺整合起來,從多個空間或多個方向,對目標實施同步或連續性偵察與攻擊,達成以量取勝的效果。這本是美軍分佈式作戰的精髓,現卻在解放軍身上得到實踐。

蜂羣作戰的集羣效應,是經由單個平臺所組成的有機作戰整體,具有以下優勢:第一,情報優勢。由於每個平臺都具備探測器,蜂羣能夠以分佈式探測方式獲得情報,並通過集羣內部共享、處理、分發情報。

第二,決策優勢。由於蜂羣高度智能化,使其具備較少、甚至完全無需後方人員參與其自主決策,蜂羣能夠自主完成從目標定位、任務分配到打擊、評估的整體決策迴圈,提高了從發現到打擊的速度。即使敵方反應,我方也能迅速重組兵力應對,使敵方陷入被動局面。

第三,協同作戰。在通過集羣智慧決策和線上任務指派,集羣內各平臺可以形成以目標爲中心自主協同作戰,實施整體性攻擊或防禦。

第四,數量優勢。蜂羣具有動物集羣的復原和功能放大效應,能夠根據戰場實境建立動態自主的分佈式殺傷網,對目標實施多方向、連續性或同步的飽和攻擊,以「小而多」制勝「大而少」。

母艦指揮作戰

母艦作戰,是以海空大型載人或無人平臺爲運輸載體,支撐陸、海、空各類型無人載臺的戰術投放、回收、指揮管制和後勤維修,是無人系統作戰的基本構成。

載人/無人母艦可針對單個平臺進行指揮管制與後勤維修,極大的發揮「大」與「小」的綜合優勢。例如母艦的機動力與速度較快、航程較遠,而無人蜂羣平臺正好相反,使得整個蜂羣以大攜小的方式進行抵近作戰。

除此之外,母艦可搭載大量無人蜂羣平臺,根據任務同時或連續投放,在母艦統一管制之下進行三棲協同作戰。不止是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之內形成局部優勢,更可在大範圍內遂行分佈性牽制。我們必須知道,在許多時候,牽制往往比殲滅更重要。

由於蜂羣數量多,能夠遂行的作戰任務也隨之增加,這要看作戰目標而定。就像正規航母作戰一樣,母艦可根據任務指派兵力(艦載機);不同的是,母艦可以指揮調配最佳的三棲蜂羣平臺,進行更多樣化的任務。

例如空中與水面母艦可緊急介入某個危機。當美軍機抵近南海,解放軍空中母艦可由後方緊急起飛、與最近的水面母艦分別投放察打一體無人機進行先期偵察、建立戰場通信網路或警告性打擊,執行警告射擊等。水面或水下母艦可投放無人平臺或啓動預設的無人平臺,實施緊急偵察、電子干擾甚至火力打擊。

有人與無人協同作戰,是控制與被控制的關係,有一點像獵人與一羣獵狗的配合。一旦獵人打下一隻獵物,獵狗就迅速把獵物叼回來,或者擔任偵察兵搜索獵物,然後告知獵人。現代無人體系作戰當然不像獵人與獵狗通信靠「吼」,而是靠通信網路進行指揮管制。

這種作戰模式就是把傳統載人平臺的功能,大量分配到不同無人平臺之上,實施以載人平臺爲中心的分佈式作戰。此舉不但可以增強載人平臺的戰場生存能力,避免1枚導彈毀滅1艘載人平臺的缺陷,同時更因分佈配置而增加敵方的防禦難度。

母艦作戰必然是外線作戰,也就是從各個方向的維度進行偵察與打擊,這種方式非常適合解放軍戰法。

最後,無人體系作戰必然帶來軍隊體制與兵力結構的變動。目前,無人裝備編組主要是根據有人作戰力量,但無人作戰是以集羣協同作戰爲主,兵力結構和裝備體系必須根據任務和戰場態勢而調整,而且主戰裝備以分工方式協同無人平臺。當然,整體作戰遂行必須以「人」爲主。

只不過,這種作戰決策已經屬於「人機」混合式指揮模式,「人」必須相信「機器」的情報與決策建議,這樣纔可能以「小而多」制勝「大而少」。

解放軍無人母艦

根據CCTV-7報導,解放軍首艘智慧無人母艦已於2022年底交付。智能化是這艘母艦的最大亮點,預期母艦將能完成海陸空潛無人系統協同作戰。

在CCTV-7影片中,可以看到一些縮小版的契努克(CH-47)直升機的無人直升機,2021年珠海航展上曾經出現模型版,解放軍曾經評估它作爲小型貨物運輸的可行性。由於沒有全景鏡頭,無法確定它的配置。

根據2021年珠海航展的模型顯示,這艘船有一個開放的大型艉甲板,可以用於投射和回收其他類型的無人機。

大陸軍事專家指出,這艘雙體無人機母艦似乎可以提供一個能夠在廣闊的區域內,模擬無人機羣、大規模反艦導彈襲擊和大規模電子戰攻擊、以及其他類型的威脅。目前(美軍)聯網的無人機羣和電子戰系統,對於解放軍的威脅極大。

看起來,解放軍所擁有的無人母艦型號不只一個;因爲2022年5月18號在廣州造船廠也下水了1艘大型無人機母艦「珠海雲」號,具有自主導航和智能系統,可以遠端控制並在開闊水域自主導航。

珠海雲號無人母艦長度近100公尺,噸位2000多噸,相當於1艘輕型巡防艦,搭載的無人設備也相當多。據稱珠海雲號可以搭載無人潛艇、無人艇和無人機。其中無人機是重中之重,而且珠海雲號還有回收設備,可回收這些派出去的無人設備。

給國軍的啓發

最近建設無人平臺的呼聲四起,如果軍方能夠朝着無人化方向發展當然很好,但是國軍是否有必要學習美軍或解放軍建設無人母艦?

若把臺灣當作1艘超大型航母,用不着發展無人航母。截取前參謀總長李喜明的思維,只要把這些無人平臺分佈部署到本島各處,重點是要讓指管中心以及這些蜂羣平臺聯網,在決戰時刻集中局部優勢兵力,不必夢想打贏戰爭,只要能夠贏得局部勝利,就算不輸了。

在這種情形之下,臺澎防衛根本無需劃分爲五個作戰區,在概念上,應該合併爲一個整體的「航母」作戰,所屬兵力無論是戰機、軍艦、地面部隊、有人或無人載臺,都是這艘航母的艦載部隊,這才能遂行整體防衛作戰。

一旦國軍大量建設無人部隊,無人體系必然帶來軍隊體制與兵力結構的變動。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法國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