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的第一個建制街道,70歲了!

你知道海淀區的

第一個街道是哪裡嗎?

這裡高樓林立、人潮涌動

這裡不僅有

高科技企業雲集的中關村西區

聞名遐邇、熱鬧非凡的“電子一條街”

也曾在這裡書寫科技發展的精彩故事

這裡更是與海淀同名

它就是

海淀街道

1954年海淀街道設立至今的70年

是海淀區闊步發展的70年

海淀街道

是這激盪歷史的見證者

這風雲涌動的親歷者

更是海淀區創新發展的焦點與縮影

如今,在海淀街道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32個社區、13萬餘戶籍人口、355個基層黨組織的8384名黨員在這裡共建美好家園;28家創新產業服務機構、47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9萬餘家註冊企業的11.5萬從業人員,在這裡共創美好未來;12家大中小學的學子在這裡共同攜手成長……

今天

就讓小編與您一同回顧

這70年間

在海淀街道的土地上

發生的那些日新月異的精彩故事

回望七十年城市變遷

鋪展創新發展新畫卷

▲海淀大街(1998年)

作爲海淀區的第一個建制街道,1954年5月,海淀鎮街道設立;1979年,海淀鎮街道改稱海淀街道,一直沿用至今;期間,街道轄區範圍有過多次調整,直至2005年,街道四至範圍最終得到確認。

▲海淀路(1999年)

▲中關村大街(1999年)

街道的發展,離不開中央、市區的堅強領導。1987年後,在市區大力支持下,海淀街道先後完成打通海淀大街、海淀圖書城建設、蘇州街改造等工程,通過市政基礎設施先行,形成以街帶片的改造和建設格局。20世紀90年代,街道轄域興建起不少商品房住宅區,居民住房條件大大改善。

2000年11月25日,中關村西區開工建設,2006年整體竣工,2008年1月20日,中關村西區獲評爲“北京十大新地標”,此後,一批科技大廈圍繞中關村廣場拔地而起。

▲海龍電子城(2008年)

20年前,在孕育中國科技產業雛形的“電子一條街”上,電子賣場次第落成,鼎好電子大廈、海龍電子城、E世界三足鼎立,撐起了當時“電子大賣場”時期的半壁江山;如今,“電子一條街”已全面轉型,向創新要動力。

2019年,海淀區啓動智慧交通示範區建設,全面提升西區交通出行環境。2020年,作爲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實踐項目,鼎好DH3項目進行整體改造,由電子賣場轉變爲高品質科技辦公場所,吸引衆多科創企業入駐。2023年,作爲北京市“3個100”重點工程之一,中關村廣場城市更新項目正式開工。

打造新樣板 做出新示範

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

70年的發展變遷飽含着創新精神和文化的傳承。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海淀街道深入落實區委區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致力將街道打造成爲中關村科學城優質生活圈、文化科技融合新典範、新型城市形態“樣板間”,實現“舊貌換新顏”。

▲小南莊社區小微空間改造前後對比

老舊小區品質提升一頭連着民生福祉,一頭連着城市發展。在這裡住了20多年的居民周秀感觸頗深:“小區還是老小區,服務卻是‘新’服務,太舒心了!”在街道轄區內的32個社區中,有26個是老舊社區,針對老舊小區疑難問題,各社區各有“妙招”。

老年人做飯不方便,有就餐需求?街道積極推進社區助餐點等服務設施建設,着力打造“家門口”的老年人助餐服務模式。目前,正式運行養老助餐點位18處,預計年內將達到45處,通過不斷完善養老助餐服務體系,將“一刻鐘養老服務圈”提升爲“五分鐘養老服務網絡”。

▲“牆上博物館”與“牆上藝術館”(2023年)

多年來,海淀街道不斷調整社區佈局,進行老舊社區環境整治提升,使地區環境秩序大爲改觀。自引入街區責任規劃師以來,已完成小南莊、稻香園北、稻香園西、三義廟社區等多處小微空間改造項目。2023年,海淀路北側一段300餘米的老舊圍牆化身“會說話的牆”,成爲市民喜愛的“牆上博物館”。在萬泉小學門口打造“牆上藝術館”,將小巷和藝術充分融合,成爲一處“街頭藝術空間”。

擦亮營商環境“金招牌”

構築創新創業“生態圈”

來到中關村西區,高樓大廈、科創雲集、車水馬龍、人流如織,《生命,獻給新技術開拓者》這座現代雕塑在中關村廣場熠熠生輝。

▲中關村標誌性雕塑——《生命,獻給新技術開拓者》

從白頤路到中關村大街

從“電子一條街”

到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的

標誌性區域

矢志不渝的創新奮進精神

讓腳下的路不斷延伸

眼前的圖景愈加開闊……

▲20世紀90年代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

▲2000年11月25日,中關村西區開工建設

50米高的沐光中庭,嶄新的內飾風格,咖啡廳內閒適洽談交流的人們,走進鼎好DH3,很難讓人將這裡與昔日人聲鼎沸、推車滿場跑的電子大賣場聯繫起來。在2024年中關村論壇年會上,全球首個通用智能體“通通”亮相。作爲坐落於中關村西區的高新技術企業,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在推動人工智能通過賦能各行各業形成新質生產力。

▲轉型升級後的鼎好DH3(2023年)

從早期的電子產業、互聯網產業到如今的人工智能新興產業。新浪、搜狐、百度、新東方、京東等企業在這裡孕育騰飛;虛擬數字人、無人駕駛車、骨科手術機器人等成果在這裡不斷涌現;中關村創業大街、創業公社、創新工場在這裡匯聚發展新動能;商湯科技、潞晨科技等人工智能企業在這裡“加速奔跑”;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在這裡“接軌未來”……

多年來,海淀街道堅持企業爲本、服務爲先,構築創新創業的“生態圈”,先後成立西區重點企業聯盟、物業聯盟,科技創新企業成長聯盟,爲企業成長騰飛“搭橋鋪路”。

截至目前,海淀街道共有註冊企業1.9萬餘家,吸納從業人員11.5萬餘人,28家創新產業服務機構,47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匯聚全國優秀的科技人才,這裡已成爲科技服務中心,創業創新的熱土。

讓基層黨組織力量倍增

畫好高質量發展“同心圓”

欲築室者,先治其基。新時代基層黨建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從幾十年前,“中關村電子一條街”時代扛着黨旗找黨員,到今天數字化黨羣服務中心的建立,海淀街道黨工委創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機制,狠抓基層黨建,切實增強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海淀街道紅帆暖心驛站爲新就業羣體提供便捷服務

“我感覺剪得挺好,方便省錢,最主要的是省時間。”每週四下午,海淀街道紅帆暖心驛站都熱鬧非凡,來自轄區理髮店的理髮師正在爲快遞小哥提供理髮服務。

街道全力打造“兩企三新”黨建紅色高地,創建“紅帆”黨建品牌,以“兩個覆蓋”工作爲抓手,推動兩新組織黨建從“有形孵化”走向“有效發展”。

目前,轄區共有黨羣服務中心35個,其中街道級黨羣服務中心1個,樓宇黨羣服務中心3個,紅帆黨羣服務中心被評爲“北京市特色黨羣服務中心”,培育黨委7個、黨總支1個,黨支部307個,服務“兩企三新”黨員3000多名,企業1300餘家,社會組織12家,在地區實現了黨的工作全覆蓋。

謀劃構建立體式、跨領域、全覆蓋的商務樓宇黨建工作網絡,成立全市首家街道級“新階層聯誼會”,切實發揮“兩企三新”黨建工作在企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打造全市首家“國際人才會客廳”,培育新東方集團黨委“紅燭”、融360公司黨委“紅七牛”等爲代表的一批黨建品牌。真正做到哪裡有羣衆哪裡就有黨的工作,哪裡有黨員哪裡就有黨的組織。

▲中關村國際人才會客廳(2020年)

邁入新徵程,海淀街道黨工委把2024年作爲幹部“能力提升年”,聚焦區委工作部署、街道重點任務,圍繞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水平1條主線;着眼機關、社區幹部2支隊伍;向全體幹部提出“如何精耕細作、如何創先爭優、如何攻堅克難”3個問題;提升幹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協調溝通服務羣衆、面對困難勇於擔當、善於學習勇於創新4種能力;實施理論培訓、交流研討、崗位鍛鍊、團隊建設、選樹標杆5項行動,激揚排頭兵的奮鬥姿態,繼續推動街道各項工作在全區當標兵、走在前。

2023年,海淀街道作爲北京市的唯一代表接待中組部的蹲點調研,2024年1月3日,海淀街道“大家商量着辦”的生動案例登上《人民日報》。

七十年風雨兼程,砥礪奮進

七十年勇立潮頭,敢爲人先

七十年海納百川,生生不息

站在歷史新起點

海淀街道將以更昂揚的姿態

更堅定的步伐

更務實的舉措踔厲奮發、篤行不怠

爲海淀區加快建設現代化強區、高品質海淀

當好新時代首都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新質生產力示範區譜寫新華章

記者:李洪亞

編輯:陳乃禾

圖片由街道提供

推薦 ·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