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誠心結盟 攘外才有勝算(林忠山)

郭正亮預測,8位國民黨議員挑戰立委,最多3個人上去。(中時資料照)

憑國民黨一己之力,真能2024戰勝民進黨嗎?答案是天方夜譚,夜郎自大,自不量力,若還執迷不悟,就該當頭棒喝了。

觀2022年九合一大選,直轄市及縣市長選舉,如表1所示。國民黨在直轄市贏4席,較2018年增加1席,縣市長贏10席,較2018年減少2席;另觀民進黨2022年在直轄市贏2席,2018年亦是2席,縣市長贏3席,較2018年減少1席。合併來看,國民黨增1減2,計減1席;民進黨共減1席。這結果是兩黨平手,卻都是輸家。

表1

次看2022年兩黨得票情形,國民黨得票率50.14%,較2018年增加1.35%,但得票數卻少了約34萬票;民進黨得票率41.57%,較2018年也增加2.41%,但得票數卻少了約122萬票。這得票情形是兩黨近乎平手,國民黨少輸了一些而已,其中的贏家,是中間選民還在觀望搖擺。

再觀2022年的直轄市及縣市議員選舉,國民黨的得票率,如表2所示,平均的36%,較2018年略減約3%;而民進黨平均約38%,較2018反增約2%;對比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得票,2018年國民黨的勝差約10%,而2022年勝差約5%;結果民進黨倒贏5%的選票。

表2

從上分析,整體表現2022年國民黨之首長是平手,而議員小輸,結果是兩黨沒有輸贏。但蔡英文這三年的執政,不僅是荒腔走板,加上疫情肆虐,貪腐無度、操弄司法、綠色恐怖等不良又嚴重斲傷民主價值的舉措,可謂是萬惡不赦的民進黨了,對此國民黨卻無法將他打趴整垮、徹底擊敗。怎會如此,臺灣政黨政治的運作貓膩出在那?

源上,2018年以來,國、民兩黨雙輸,民衆黨未得利,時代力量衰萎,結果是選民高度不信任政黨,原本的政黨認同與傾向偏好,或尚存在,但愈趨淡薄,已然形成「依黨不如依己」的投票價值,愈積厚了中間選民的空間,故贏家是在中間選民的成長或自我判斷。

另觀臺灣民意調查基金會長年來的政黨認同度,如表3所示,2016年民進黨高達49.3%,到2018年下移約在28.0%,2020年又上升至43.1%,2022年又下降至26.1%,整體上,這六年來,民進黨的政黨認同度高於國民黨;相對的國民黨,一直低迷在24%以下,即使有2018年及2022年九合一的自滿式勝出心態,其政黨認同度就未贏過民進黨,僅維持約在22%左右。

再核中立者,也就是筆者稱之中間選民這部分,在2016年是34.1%,2018年是48.0%,2020年是35.5%,2022年是52.4%,此中看到,民進黨少去的認同度是轉向中間選民,而非移至國民黨,而且目前臺灣地區最大的票倉是中間選民在2024年的選戰中,已高達一半以上了。就此,請問中國國民黨憑一黨之力,可勝出民進黨嗎?

表3

現今民進黨2024年總統候選人大體已經定案,是由賴清德參選,他也在積極重塑民進黨形象,試圖從中間選民中找回其支持者。反觀非綠之在野勢力,現今尚一盤散沙,似易可離間分化、個個擊破,所以反綠愛臺之仁人、志士憂心忡忡,如熱火鍋螞蟻般,焦躁不安,真可憐可悲啊!

若憐憫在臺蒼生要「和平反戰爭」,要「民主反獨裁」,要「繁榮反蕭條」,要「發展反衰退」,要「環保生態 反空污破壞」,那一定要徹底下架民進黨。徹底下架民進黨的策略是什麼?筆者認爲「結盟攘外」策略纔是王道,纔是勝利方程式。國民黨的角色若是放任「自由競爭」、「自立自強」、「自我利導」、「利己損人」,將會一敗塗地。就因國民黨在衆小分歧的在野勢力裡,他不是非綠中的獨大,而是非綠中之最大在野黨角色,所以非綠在野勢力要勝出民進黨,國民黨的稱職角色就是主導並號召在野「結盟」,做好成功結盟的工作,才能真正戰勝難纏、好戰且能戰的民進黨。

主導結盟的角色,是真誠組合出單一組正副總統候選人,並做好完全執政的籌備工作,在野的立法委員一定要過半,執政團隊是聯合政府型態的優質組合。結盟的基本要項,是彼此尊重、相等協商、妥協議價、將心比心,同時要透明守信,特別關注並依循中間選民的偏好價值來結盟,捐棄一己之私,方可成功攘外。

現今國民黨內部有四種以上意見,諸如:(1)要早定案,(2)總統選舉要辦初選,(3)要推出一組最有可能當選的候選人,(4)若有推出黨外的人來代表國民黨選總統,他會反對到底等,筆者認爲都不利非綠在野之結盟。結盟的工作,國民黨朱立倫主席責無旁貸且名正言順,扮演着非常吃重的角色,首先要拜訪會聚並說服黨內幾大次級力量的代表人支持其結盟的策略,再者推出幾位代表中國國民黨來進行非綠在野勢力的結盟工作,依中間選民價值作爲結盟的協商基礎。何爲中間選民的價值,當然要從民調數據來掌握,民調數據特要關注「深綠選民」的隱藏性僞裝或作假意見。其次協商不免有主導禮讓、妥協議價等考量,這些考量就是衡平比例原則之兌現。(作者爲三民主義大同盟秘書長、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