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從陸劇看兩岸開戰:投誠與起義的想像(俞劍鴻)

陸劇《內線》劇照

(圖/路透)

一個國家的政權更替有可能是和平的或者非和平的。介於這兩個極端的是2021年1月的例子。200餘年以來,美國的國會大廈首次被一羣支持川普總統的人佔領並且被破壞長達數個小時。一系列的衝突導致5人死亡,超過140人受到輕重傷。部分的美國政治人物把那一羣暴力份子的言論和行爲視爲國內的恐怖主義(domestic terrorism)和叛亂(insurrection)。

1949年12月,「兩岸中國」(bicoastal China)在政治上正式分裂。在那一個月,當時的中華民國行政院長和總統先後搭乘專門的飛機抵達臺北市的松山機場。

2021年10月,國防部長邱國正首次指出在2025年之後中國共產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具有全面橫渡臺灣海峽的能力。在同一個月初,中共解放軍的不同飛機種類、累計149架次穿越所謂的臺海中線,引發美國的國務院關心與注意。對此,陸委會主委坦言,這種騷擾程度已經達到「準戰爭」狀態。在同一個月底,蔡英文成爲首位自從和美國斷交以來第一個承認有美軍顧問而非部隊在臺灣地區協助訓練中華民國軍隊的總統。2021年11月,民國110年國防報告書發佈了,首度提到大陸地區對臺灣的灰色地帶威脅,對我而言這脫離不了心理作戰。

邱國正的一席話使我馬上聯想到在1949年4~6月的歷史畫面。當時,解放軍的第二、三野戰軍以及中原、華東軍區部隊集結了大約100萬在長江以北準備要強行橫渡長江作戰。如果成功的話,中華民國的首都就會遲早淪陷。

2021年10月,筆者觀看了與當時我國國防部保密局毛人鳳有密切關係的大陸電視影集《內線》。扮演毛的演員出現在第一集。之後,毛多次被提到。

那個作品的焦點是放在兵荒馬亂的1948~1949年間。地點是臨江這個古城,其防衛的區域是從南京至九江一線。到了第20集的第30分鐘,觀衆得知國民政府的國防部經營了長江這一條防線長達3.5個月,而解放軍卻以木帆船爲主只利用了3天時間強渡了長江東段。之後,臨江城突然變成了一個戰略要地、重要隘口。納悶的是,當時國民政府的空軍是否有執行重要的轟炸、掃射敵人的任務?

可以說,打過長江去和粉碎所謂的臺海中線的意義多多少少是雷同的。臺灣地區的部分三軍(退役)將領肯定會與(寶)島共存亡,而另外一些則已經在盤算未來幾年如何面對打着反對臺灣獨立旗子和口號的解放軍的行動方向。

哪個軍種最不容易倒戈

我嘗試歸納一些《內線》的畫面、臺詞和文字,加以分別地套在以下的3個概念:議題、現象和發展/階段性的變化。

一、議題。從《內線》,吾人可以對比一些與長江和臺海有關的兩個主要議題。首先,當一個執政黨不再被軍隊信任、支持時,這個國家的政權就差不多要非和平地變天了。就面對大陸的臺灣軍隊種類,哪一個比較最不容易倒戈呢?筆者認爲第一個議題的答案應該是陸軍,因爲他們無處(例如再度選擇菲律賓)轉進。

先談海軍。第一個例子。於1898年1月下水的海圻(HaiQi)號是清朝向英國購買的一艘大型防護巡洋艦。1911年4月,船長程璧光率領了一個含海圻艦的艦隊前往英國參加後者的皇室的一個加冕儀式。之後,這個艦隊轉往另外的8個國家保護和慰問華僑。

不過,在這個環球航行的過程當中,一些在海圻艦工作和非工作的中國同盟會革命黨人先後冒着生命的危險策劃和運動450位左右的軍官和士兵向程請命,要求該艦加入國父的辛亥革命行列。其結果是按照船長所設計的民主程序──如欲回國參加革命者,請到右舷,不贊成者左舷──100%的官兵加上1只貓選擇了易幟、換上5色旗和非帝制的道路。1912年5月,海圻號安全地返回出發港口也就是中華民國上海市。

第二個例子。1949年10月14日,廣州市淪陷。美式登陸艦聯榮號隨着大大小小共有20艘的第四巡防炮艇隊撤退和航行到澳門的三竈島的海面等待下一個指示和命令。23日,中國國民黨海軍第四軍區第四巡防艇隊長柳炳熔突然來到香港。他找到了前一度起義失敗的太和號副艦長李作健,要求會見中共地下黨。

「那怎麼辦?」叛將柳說。李迴應說:「提前在26日凌晨3時行動,口號是『一定要把軍艦開出澳門投奔共產黨』。」經過商談,柳同意起義並且說:「我在聯榮艦上沒有可靠的人,又不懂航行技術,希望李……與我一起去澳門。」

當時,船上有兩股勢力正在激烈地較勁:支持起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反對起義。國民黨海軍司令部也秘密地下了命令要求作爲軍法處長的那一位特務炸燬該條奉命開赴寶島臺灣的聯榮號。

到最後,聯榮艦的船長決定和一些官兵起義。10月底,在那一個葡萄牙殖民地的港口內,該條船升起了一面中共的5星國旗(見《澳門1949》這部電影)。

從以上的兩個例子,吾人可以這麼地說,在船上的起義的難度算是高的,事前進行策反工作是有其必要的但是不能夠保證100%的順利、成功。

空軍又是如何?我們只要舉出兩個例子就足夠知道說起義並非難事,因爲牽涉的人數會很少。第一個例子,一些汪精衛政權的飛行員選擇駕駛他們的飛機去延安市。一旦被中共接納,他們就不是(大)漢奸了。

1945年3月,當時擔任汪政權少尉飛行員的黃哲夫到南京市找到至交好友、時任汪空軍少校飛行教官的周致和。他們兩人決定駕機起義,飛往於1944年8月再度被整修、可以容納20架飛機的延安機場。

1945年8月20日,汪的三架專機之一的「建國號」在揚州(城)空軍基地整裝待發。飛機上有6人,分別是正駕駛周致和,副駕駛、少尉飛行員趙乃強,領航、少尉飛行員黃哲夫,少尉飛行員管序東,空勤機械士沈時槐和黃文星。飛機從揚州至延安的航程約1200公里,經過5個多小時的航行,終於在第一個中共的紅色機場降落,成爲解放軍接收國民政府的第一架飛機,也是八路軍的第一架隸屬於總司令部的飛機。之後,每個投誠者隱姓埋名、重新生活。

第二個例子,從1946年到1989年間,中華民國空軍飛行員投誠、投奔、叛逃中共的計有102人,而解放軍裡則至少有15名軍官飛到臺灣。

1969年5月,一架由黃天明操作的T-33型雙座教練機從高雄市的岡山空軍基地飛行到了廣東省博羅縣的一片河灘上。坐在同機後面的學生朱京蓉一開始沒有被告知去向,有一點緊張。之後,朱配合了黃。1969年11月,投誠後的黃根據他自己的志願加入瞭解放軍空軍部隊,退休時具有少將軍銜;而跟隨黃的朱則後來被任命爲空軍指揮學院科研部副部長。

從以上的兩個例子,吾人可以這麼地說,在天空起義的難度算是很低的。如果每個戰鬥飛行員可以單獨行動,他們各自以幾分鐘的時間穿越非正式的海峽中線並非難事。

至於陸軍,首先要想到的議題是,起義者的運氣爲何?如果是好的話,他們纔有可能成功的存活,因爲在每個單位到處有各方人馬的眼線。我們從文獻得知早在1946年4月中共臺灣省工作委員會就成立了。這個地下黨的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吸收國軍將官和說服、誘使他們最好帶着一整支部隊投靠、投奔(defect) 中共。不懂叛變(rebel)的技巧,是很容易被懷疑、出事的。

其次的議題是,一個觀察家指出,「追究『起義』原因也基本不離個人家庭問題,或在軍中遭遇的種種難言之隱。」《內線》的男主角是西南剿總臨江城防司令部的司令長官。不屬於任何派系的他長期被蔣系和桂系欺負、排擠。

當中共要渡江之前,中華民國國防部還是下令要他充當炮灰、殉葬品,令他和他的夫人對黨國失望透頂。反諷的是,於1949年4月,爲了保護他,這個光桿司令官也上了中共的頭等戰犯的黑名單(《內線》第10集的第22~23分鐘)。讀者也許不知道說這一位起義的司令的原型就是陳明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中排名第36位。

軍人的內心掙扎與堅持

二、現象。從《內線》,吾人可以看到一些與長江和臺海有關的4個現象。首先,軍人也是人。他們當中,有一些人是沒有組織也沒有信仰和理念的。不過,多數的高級將領很清楚哪些政權或者派系是在風雨飄搖、垂死掙扎中。故,閃過他們腦袋的一個課題是要尋找各自的出路或者多鋪幾條路(《內線》第6集的第22分鐘和第11集的第41分鐘):如果宣佈起義,被清算的可能性大大地降低,而如果投誠,這個含義則是能夠保住原有的職位。

在《烈火紅巖》的第4集的第11分鐘和第14分鐘以及第6集的第36分鐘,觀衆看到西南軍政長官公署軍政長官顧紹亭說如果沒有完成剿滅共匪大業,就只有一條路可以走:殺身成仁自戕謝國。一個軍統的少將拿起一把手槍在顧和其他官兵的面前舉槍自盡。當然,在那一個動盪不安的1940年代末,一些官兵最起碼還是能夠拿到一筆遣散費回到故鄉。

其次,由於隨時有可能被出賣、擊斃,沒有把握成功的居多。《內線》的男主角也就是司令官就從1948年10月開始就起義這個話題出謀劃策。到了1949年8月,他才下定決心選擇了他所謂的光明道路、倒向並且日後被中共重用。切記,中華民國的總統府早在1949年4月就被解放軍佔領了。

再者,從《內線》的第16集的第12分鐘和第18集的第28分鐘,吾人得知保密局一向做/辦到以下的事:1、在每個單位安插其他黨國的秘密人員,多線交叉運作和;2、幹他們這一行的什麼都有可能,而且不能相信任何人。擁有72件刑具的保密局的一個高官對一個共產黨諜報人員說一開始被捕的,他們意志都很堅強,到最後沒有一個闖過72道生死關、不招的(第4集的第33分鐘)。到了第4集的第36分鐘和第41分鐘,觀衆看到的卻是吻合「什麼都有可能」的這6個字:一個地下黨員不願意和保密局合作也就是不交出地下組織的名單,而選擇咬舌自盡了。

最後,當事人有時後會頂不住越來越深的誤會。此一現象在《內線》多次被提到,例如第10集的第18分鐘、第18集的第18分鐘和第21集的第30分鐘。好在保密局也認爲要有證據,不能夠只憑感覺辦事(第7集的第36分鐘)。不過,爲了自我保護,一個保密局的高級特務曾經當衆擊斃了一個自己人(第27集的4~6分鐘)。

臺海局勢階段性的變化

三、發展。從《內線》,吾人可以察覺到一些與長江和臺海有關的階段性的變化。首先,美國於1949年1月推出了劃江而治這個構想,對桂系力量而非蔣系力量最有利。然而,逼近位於南京市的中華民國首都的中共並沒有接受這種安排。1999年7月,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浮出檯面幾天;之後的不久,中共的戰機就飛越過不被國際法所承認的臺海中線了。2018年起,共艦開始首度偵查和巡邏臺海。2019年3月,中共的2架殲11首次進入臺灣防空識別區西南空中領域,是否它會越來越逼近位於臺北市的中華民國首都?

其次,在2025年的前後,解放軍的大小戰艦加上民間的漁船是否會包圍整個臺灣省(的海域)呢?此話的意思是,不排除說如果臺灣地區的軍方和私人的船隻要進出臺灣地區的海域,它們必須要先得到中共的允許。這麼一來,臺灣島內的陸軍是否仍然爲一塊堅硬的鐵板、繼續面對和揪出潛伏在各個部隊的中共內線?

最後,在聯榮艦上,地下黨先做了思想工作。一共12個起義人員也串聯、發展到各部門。在《內線》的第6集的第6~7分鐘、第14~15分鐘和第17分鐘,觀衆得知共產黨竟然洗過25個保密局軍官的腦袋。

可以提出幾點,給各方人馬作參考。第一,歷史並不會重演。只不過,不少的議題、現象和發展是會再度浮現檯面的。這是因爲即便是在上個世紀複製了毛澤東和其他的中共戰將,他們當中肯定會有不知道如何在21世紀打仗的,例如採取什麼樣的步驟來先摧毀臺灣地區的衡山指揮所和軍方電腦系統。

中共不會先開第一槍

第二,2021年8月和10月,美國總統說假若臺灣受到大陸的攻打(attack),他的國家將做出行動保衛(will defend)前者。不過,中共不會先開第一槍,只要習近平還是總書記。這是因爲自1985年6月起到2002年10月,他先後在福建省地區例如廈門市任職。習瞭解臺灣地區的老百姓對《馬關條約》(1895年4月)的厭惡。

當時的清朝並沒有把臺灣省人民當作自己人。1947年,部分的臺灣人民先開始覺醒,體會到說1、他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惡化,比日據時代時代的通貨膨脹還要糟糕;2、擁抱外省人的結果是他們的一些人自從那一年的2月28日被大量、無辜地逮捕、鎮壓和殺害。緊接着,臺灣省實施了長達38年的戒嚴。

簡言之,習深深知道說他絕對不能夠製造第二個二二八事件也就是允許登陸臺灣省或者空降臺北市的解放軍先制裁臺灣的老百姓。當然,此話的意思是:不先開槍並不代表解放軍不會先挑釁臺灣地區的軍隊。如果後者沉不住氣、判斷錯誤或者不小心的擦槍走火就等同於先開了第一槍。

當然,還可以想像出來其它幾個劇本,例如解放軍先發射很多的彈道導彈,用意只是穿越臺灣島的上空、嚇阻(deter)臺獨把國號改爲臺灣共和國;然而,由於電腦故障其中的一枚導彈落在臺灣的某一處造成傷亡。

第三,敲定渡海時間和破壞美國與其盟友的衛星系統乃是必要的。1950年3月,中共臺灣站的頭號情報人員蔡孝幹被國防保密局逮捕入獄。作爲唯一參與長征的臺灣省籍的蔡就曾經要配合毛澤東和最高司令官粟裕一開始希望能在1950年底但是被推遲至次年7月進攻臺灣的計劃。

不可否認的是,韓戰的爆發改變了整個東亞局勢。不管怎樣、無論如何,強渡臺海的最佳時間點似乎還是每一年的春天,因爲基本上在那時海峽是風平浪靜的。此話的意思是,中共並不能夠同時進攻金門縣、烏坵鄉、馬祖縣以及臺灣省,因爲在每一年的3~5月,金門地區會隨時起霧。

第四,「即使是戰犯如果起義有功也會受到共軍的重視」(《內線》的第13集的第17分鐘)。第14集的第5分鐘也有以下的臺詞:如果一個人立功起義將功抵過中共是有氣度接納你的。平心而論,保密局也有論功行賞的政策。這個神秘的單位對蔡也很禮遇,讓他晉升爲少將和成爲調查局的副局長。

預防和積極的事前行動

最後,是否只有共產黨才懂得犧牲、奉獻?不見得,這是要看個人的本質。這個職業軍人也有可能是無黨無派的非中國人。

有一些知識份子喜愛閱讀古今中外的歷史,因爲他們願意從中吸取教訓,以避免重犯以前的錯誤。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提醒以下兩個概念的重要性:預防性(preventive)的和積極地(proactive)事前採取行動。不幸的是,絕大多數的國家的國防部官員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也無法掌握所有的變數。到最後對每一個官或者兵而言,起義和投誠的結果是福還是禍就要視個人的造化了。人算不如天算。

(作者爲大學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