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我們和世界的距離 新冠疫情下的臺灣經濟(丁鯤華)
臺灣民衆自愛自律,以自我居家隔離降低病毒傳播,但眼前商家關門、百業蕭條,基層民衆生計無着咬牙苦撐。(圖Dreamstime)
從4月底桃園「諾富特飯店」爆發新冠疫情以來,羣聚染疫事件在臺灣四處蔓延,人心不安。5月15日全國臺企聯李正宏會長及臺企聯幹部前來天津參加臺協會長換屆活動,大家針對臺灣疫情討論對策,認爲必須加速疫苗接種才能使疫情降溫,因此緊急籌措資金並多方聯絡,經過一週左右的努力,終於落實取得100萬劑WHO認可的輝瑞BNT疫苗,於5月26日委託「臺灣商業總會」代爲捐贈並表達後續將提供更多疫苗及抗疫物資協助鄉親抗疫的心意,可惜沒有被臺灣政府接受。臺灣早期防疫有成曾是全球稱讚的模範生,但這波疫情一發不可收拾,醫療系統一度瀕於崩潰,更因疫苗短缺挑撥社會對立,眼見隔海的家人朋友憂心不已,讓我們既無奈又感慨。
過去這一年,許多大陸臺商因無法長期隔離而留在工作地,遠離親人生活諸多不便,但也因此親身經歷各地嚴格的抗疫、防疫措施,深感全民普篩、疫苗接種及輕重症分艙處理確有其必要性與優越性。至6月中旬大陸施打疫苗(含第一、二劑)已超過9.66億劑次,合計約6.5億人完成接種,各地臺商參與踊躍,感覺十分安心。
大陸緊急醫療量能充足、動員效率驚人,以6月初爆發疫情的廣州爲例,僅該市最新引進的四組「獵鷹號」氣膜方艙實驗室每天即可進行核酸檢測60萬人次,並於24小時內取得結果,對切斷病毒傳播鏈即時有效。臺灣政府普篩的動作遲緩,取得疫苗的進度也不如預期,卻又以莫名的優越感自絕於大陸疫苗,以致疫情蔓延束手無策,即使臺灣民衆自愛自律,以自我居家隔離降低病毒傳播,但眼前商家關門、百業蕭條,基層民衆生計無着咬牙苦撐,執政黨的政治操作勝過對人命、民生的考量,讓人感到深深的悲哀。
大陸不只是疫苗生產大國,就快篩試劑、防護衣、口罩、呼吸機也是世界最重要的生產基地,疫情以來對於檢測效能提升及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更有全球領先的實務經驗;臺灣如果因意識形態繼續區別對待大陸,年內不能完成全民疫苗接種而致疫情不息,不僅民衆生命難有保障,對臺灣幾十年來好不容易成型的中小企業更是嚴酷的資源內耗,尤其酒店、餐飲、零售、交通等服務業一環扣着一環,市場縮減意味着勞工職位消失,倘若曠日持久會有更多商家倒閉、更多民衆失業,造成雪崩式的經濟災難,難以回覆。
想到那些消逝的生命、崩塌的企業、以及年輕人錯過的夢想和青春,我們心裡無比痛惜,這些都不是政府一句響亮的口號或短期的紓困津貼可以彌補。病毒無國界,臺灣因爲一時輕忽,已經在這場全球新冠疫情的抽考中受到嚴厲教訓,希望執政當局學會謙卑,儘快放下「排中」、「仇中」的情緒,務實推動兩岸防疫合作,救民於水火,好好保住臺灣經濟的元氣。
回看2021年第一季,臺灣因半導體及電子產品出口暢旺,GDP由增長4.64%上調到5.46%,創下11年來最高增速。疫情爆發後,臺灣採行日、韓抗疫模式,僅限制部分居民活動,而繼續維持工商業正常運轉,5月份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雖微跌至66%,仍在高位運行,但服務業則從4月史上擴張最快的60.1%劇跌至49.2%,預期6月份指數還會下降。在病毒不斷變異下,未來防疫、抗疫將成常態,我認爲企業經營必須加強注意三個面向:
一、大數據、物聯網思維:居家隔離、在家辦公、線上教育等新常態已經改變了消費者的生活習慣,無論是飲食結構、購物方式、休閒娛樂等都和以往大不相同,並以網路爲核心,輻射出各種新消費觀和傳播方式,如何融入大數據、物聯網思維,是未來企業永續經營的頭等大事。
二、生產與管理智慧化:防疫時期在家辦公的應急模式已對企業的人員管理、部門橫向溝通乃至商辦物業規劃與銷售造成長遠影響,也會對生產線和供應鏈管理帶來更多新挑戰,可以預期企業對互聯網更加依賴,未來無論原物料採購、研發、設計、財務稅務等都需引入智慧化管理,網路直播間與會展行銷成爲銷售重點,而先接單後生產的智慧生產模式也會更加普及。
三、供應鏈重組分置:後疫情時代,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突發的疫情乃至極端氣候下的物料短缺、成本上漲、勞動力不足以及國際訂單的變化隨時都會發生。企業必須有穩定而富彈性的上下游供應鏈作爲後援,才能亂中有序,以靜制動。
我們和世界的距離取決於心態是否開放。臺灣沒有「閉關自守」的本錢,更不可能永遠自絕於大陸。全球抗疫超過500天,目前雖還看不到盡頭,但已有許多國家陸續基於疫苗普及、疫情掌控有序而準備開放國門;邊境管制是雙向的,我們必須以更開放的態度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充裕自主資源,才能從容應付不可控的風險。當世界重新開放之際,臺灣真的準備好了嗎?(作者爲大際全國臺企聯榮譽會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