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暨港澳經貿論壇臺北登場,兩岸產業合作將開啓“3.0階段”

參考消息網9月6日報道 據臺灣“中央社”9月5日報道,第10屆海峽兩岸暨港澳經貿論壇5日上午開幕。海基會代理董事長許勝雄表示,兩岸企業多交流合作,可使企業增強競爭力,臺灣地區的產業在國際競爭中也有更好的基礎和環境。

第10屆海峽兩岸暨港澳經貿論壇5日上午於臺北茹曦酒店召開。

許勝雄會前接受媒體聯訪時強調,兩岸民衆應該多往來,海基會也一直在期待兩岸間觀光、學生可以互相放開,這些應該都是正面的,因爲越多的隔閡或是不往來,只會造成大家更多的猜忌,“往來是健康的”。

許勝雄也期待臺交通主管部門“觀光署”可以解除赴陸旅遊禁團令。許勝雄說,兩岸觀光牽涉民衆交流,可以讓彼此在文化、習慣、互動等方面有更多瞭解。

第10屆海峽兩岸暨港澳經貿論壇由臺灣工商協進會與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等聯合舉辦,活動旨在促進海峽兩岸暨港澳工商交流。去年的第9屆論壇在蘇州舉行。

另據臺灣聯合新聞網9月5日報道,海峽兩岸暨港澳經貿論壇時隔7年再度於臺島登場,臺當局立法機構負責人韓國瑜出席致辭,不過會場安保相當嚴密,未開放記者採訪,韓國瑜本人也相當低調。

韓國瑜以及海基會代理董事長許勝雄、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等重量級企業家出席了論壇。

本屆論壇主題爲“十屆有成,攜手向前”,設有人工智能、綠色轉型等討論內容,歡迎晚宴於4日晚間舉行。

據報道,記者在報名處看到,名牌顯示有大陸駐臺企業高管、臺灣駐陸工商機構,亦有部分知名兩岸關係學者受邀出席論壇。

海峽兩岸暨香港經貿論壇創立於2012年,澳門中華總商會在2015年加入此一機制,論壇更名爲海峽兩岸暨港澳經貿論壇。論壇曾於2014年、2017年在臺灣舉行。本屆是該論壇7年來首度在臺舉行。

此外,臺灣《工商時報》9月5日刊登社論,指出兩岸產業合作將開啓“3.0”階段。

文章指出,由兩岸企業人士共同舉辦的第10屆海峽兩岸暨港澳經貿論壇5日在臺北登場。據瞭解,此次來臺的陸籍人士,除涵蓋電力、石化、機械、電動車等各行業協會工作人員外,還包括能源、人工智能、太陽能、生物製藥等企業高管近50位。值此兩岸關係低盪之際,此活動得以在臺舉辦,一方面預示兩岸產業合作將進入“3.0”階段;更重要的是,意味着兩岸通過經貿交流而破冰的可能。

兩岸產業合作始自臺商投資大陸。在最初的一段時間,赴陸臺商部分從事加工出口貿易,部分則以內需市場爲主。在兩岸產業合作“1.0”的這一階段,陸企多處於“跟跑”探索期。

2008年,臺灣推動兩岸產業“搭橋專案”,開啓了兩岸產業合作“2.0”階段。兩岸輪流舉辦搭橋會議,涵蓋多個產業項目。不過,隨着大陸產業升級轉型,各自希望合作的產業項目逐漸出現分歧。

在陸企崛起與進口替代政策下,在陸臺商不但挑戰越來越大,大陸對臺灣出口產品的需求也逐漸降低。然而,這並非代表兩岸產業已沒有合作空間。

大陸在家電、手機、電腦、綠能、光電、電動車、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或具有相當優勢、或發展迅速,但臺灣在半導體先進製程、被動元件、印刷電路板、上游高階材料、精密機械等方面仍具優勢。因此,自2017年以來,大陸在多地設立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希望兩岸能在新興戰略產業,以及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方面有更多合作。

此外,大陸積極邀請臺企赴陸參與各類產業合作論壇;甚至在兩岸政治關係相對緊張的此刻,仍有許多陸企赴臺,顯見兩岸產業在各有優勢、不同產業各自“領跑”的此刻,合作將進入“3.0”階段。

海峽兩岸暨港澳經貿論壇等活動在臺灣舉辦,不但能讓兩岸產業探索出更多合作路徑,更能讓雙方以經貿交流合作爲切入點,創造更多對話空間,進而營造有利兩岸和緩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