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汗,5個特徵區分生理性或病理性
小兒時期常被戲稱爲"汗狗子",其實是因爲他們的生理特點造成的。
小孩皮膚薄嫩,熱量大部分通過皮膚散發,容易出汗,所以小兒多汗大部分是生理性的,不必過於緊張。
如何判斷小兒日常多汗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
生理性多汗的特點:
汗量一般;汗出部位均勻;時間不固定;伴隨症狀不太明顯;實驗室檢查通常沒啥異常。
如果小兒生長髮育良好,精神活潑,皮膚潤滑,又沒有其他病症,一般不用太過擔心。
病理性多汗的特點:
汗量過多;汗出部位固定,比如頭頸部、手足心,或者身體某一部分;出汗時間比較有規律,比如夜間、下午、空腹等;多伴隨其他症狀,比如頭髮脫落、夜間驚醒、低熱、咳嗽等;實驗室檢查可能顯示異常,比如血鈣磷、鹼性磷酸酶、血沉等指標不正常。
小兒多汗可以分爲實證和虛證兩類。
實證
多汗可能是因爲溼熱、積熱迫蒸津泄,常見於吃得太油膩。
汗出又黃又臭:溼熱迫蒸證,汗多、部位明顯,汗漬黃,味道大。多見於小肥娃,嘴巴臭、口渴、大便臭穢等症狀。
虛證
可能是體虛腠理不固,津液外泄,常見於肺氣虛弱、氣陰虧虛、營衛失和。
一動就出汗:肺氣虛弱證,以自汗爲主,多伴疲倦、面色蒼白等症狀。
入睡後汗多:氣陰虧虛證,以盜汗爲主,伴有焦慮、心悸、睡眠不安等。
出汗又怕冷:營衛失和證,以自汗爲主,怕冷怕風,多見於瘦小娃,腹痛、喜溫喜揉等症狀。
中醫說“血汗同源”,長期多出汗容易導致陰液損傷,影響氣血平衡。以下是一些中醫的實用妙招:
1.好吃的藥膳
生地黃糖水:滋陰補腎,可以生地黃和冰糖煮成水飲用。
枸杞山藥粥:益氣養血,由枸杞子、山藥、粳米煮成粥。
2.按摩穴位
涌泉穴:在腳底第二、三趾趾縫中點,按摩可以益氣補腎。
太溪穴:在小腿脛骨下緣三寸,按摩可以調理脾胃,增強體質。
3.調整生活方式
適度運動:戶外活動有助於調理氣血,增強免疫力。
合理睡眠:確保足夠的睡眠時間,有助於調整生物鐘。
4.中藥調理:
黃芪黨蔘湯:補氣養血,包含黃芪、黨蔘、白朮等中藥成分。
六味地黃丸:對於腎陰不足引起的多汗,有補腎養陰的效果。
總的來說,小兒多汗可能是正常現象,但如果有明顯症狀或持續不退,請及時諮詢專業醫生,制訂合適的治療方案。
來源 河南省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