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餐桌菜貴又缺
韓國餐桌菜貴又缺圖╱美聯社
買菜買到手抖,不是因爲買得太嗨,而是因爲貴到付錢的手都發抖。韓國餐桌上必有的泡菜食材價格飆漲到,讓韓國家庭主婦每日出門採買時,經常是隻能望價格興嘆。
■Consumers at grocery stores are stumped by the price tags.
漢堡沒有夾生菜是什麼概念?2021年10月底,韓國一顆高麗菜飆到9,600韓元(約新臺幣220元),不但貴,還買不到,於是長達一週的時間,首爾市的不少漢堡店以「優惠」取代「生菜」的方式,販售沒有生菜的漢堡。
餐桌食材飆漲34.8%
2020年1月疫情爆發以來,韓國人餐桌上的主要食材包括大米、大蒜、洋蔥、馬鈴薯、辣椒、大豆、白菜等,他們統稱爲是「餐桌價格」上漲了34.8%。
韓國餐桌物價,是根據韓國保健產業振興院的「國民營養統計」,將韓國人最常食用的食物、對價格變動也最爲敏感:白飯、泡菜、大醬湯、煎蛋爲依據,將大米、大蒜、洋蔥、馬鈴薯、辣椒、大豆、白菜等的價格予以指數化。
韓國還以此爲準與美國、中國大陸的「餐桌」做比較,發現「韓國餐桌物價」至少上漲了3~39倍。不過,美國餐桌的菜單是:起士、漢堡、捲餅、沙拉等,中國大陸的餐桌則是:煎餃、番茄、炒蛋、燉豆腐、炒花椰菜、炒飯等。
這樣的比較基礎,雖然被韓國學者認爲是有問題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天候與疫情雙重打擊下,韓國的物價飆升的結果,確實是讓不少家庭主婦付錢的手都在抖。
韓國農畜產品貿易交易平臺的數字顯示,2022年2月韓國大蒜價格比2021年同期上漲了36.1%,與疫情前相比則是漲了134.7%,白菜價格也在一年內上漲了21.4%。
價格飆是因爲供需失衡,失衡的原因是寒害造成白菜受損,雨害導致大蒜出現病害,產量減少的同時,疫情又加劇了供需失衡的現象,總之各種因素加總下,讓韓國的餐桌上的食材價格變得貴又缺。
而農產品價格飆,也導致街頭平民小吃,包括炒年糕、海苔飯卷的價格也都漲了4、5%,連泡麪也漲了11%,漲到如今再也看不到一杯1,000韓元(約新臺幣23元)的咖啡了。一般小市民可以用10,000韓元(約230元)飽餐一頓的時代,也成爲過去式了。
依據韓國統計庭的數據,疫情以來,外食價格創下了13年以來最高的漲幅,在八個代表性餐飲品中,包括冷麪、拌飯等有七項價格上漲,漲幅4.8%~8.1%。
萬物齊漲,不是韓國獨有的現象,但是,在韓國往往會更爲加劇,因爲韓國人在食材上,非常、非常強調「國產」,飲食習慣上則又強調「當令」、「身土不二」,什麼時候吃什麼,很是要求。
無形中,韓國人對進口食品的門檻與要求也比較高,也意味着從其他國家進口的廉價原料,不足以成爲韓國人的替代品。
泡菜少不了 手抖付錢
而且,對多數韓國人來說,泡菜,即使不用韓國的白菜,也一定要用韓國的辣椒、辣椒醬,不然就不是韓國泡菜了。而韓國泡菜,更是每個家庭必備的「飯饌」。
但是,當一家四口的主婦在超市採買了只夠一天吃的食材後,看到超過10萬韓元(約新幣2,300元)的帳單時,吃驚的表示:「付錢的手都在抖,但是,不管白菜和辣椒有多貴,也不可能不吃泡菜。」
泡菜不能不吃,所以,不管多貴,都要採買相關食材,但是,其他的食材,就只能望價格興嘆,曾有主婦逛了一圈市場後,所有生鮮蔬菜,只買得起豆芽菜,也只因爲當時豆芽菜沒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