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雜誌/從一坪開始 開創美好生活想像
一坪空間,開啓日常生活器物誕生;一方寸內,創造常民美好生活。「一平工房」在自家小陽臺開啓創作,設計製作生活感手作器物,沒有華麗辭藻、無須餘綴紋飾,生活,就該這麼美好……
從事平面攝影工作二十年的施偉平,一個轉念,便鑽進木作天地,在自家陽臺開啓「一平工房」生活感手作器物創作,再把創作基地遷到淡水古厝汲取能量。現在,除了參展,他更當起老師,把大半生對藝術的領略和學習的總和集結起來,一點一滴傳承下去。
年屆五十的施偉平,高中唸的是電工,因爲對影像、光影特別有興趣,學生時代就對黑白、彩色攝影暗房技巧下了很大的功夫。爲了充分了解沖印化學的學問,花了三年的時間到法國巴黎進修,對影像顯影以及底片媒材有獨到的研究和探索。
從一坪空間 萌生創作夢
喜歡光的施偉平,用攝影在平面媒體謀生。透過鏡頭長期觀察文創產業,他發現臺灣文創商品的強項與不足,二○一三年開始在新北市三峽「格子.共同工坊」和「分享工房」鑽研木工技巧,學習木工車牀與細木作。
「『一平工房』真的是從『一坪』開始的!」施偉平說。萌生創作的夢之後,他在臺北內湖自宅陽臺,擠進了車牀和電鋸,找來硬木、軟木,和其他玻璃、燈泡、壓克力板……等媒材,就這樣開始創作。
還沒三個月,「一坪」迷你陽臺工作室就被鄰居抗議!施偉平爲了長久的創作之路,把腦筋動到座落在新北市淡水老家的古厝,新與舊、簡約與繁複,施偉平在紅毛城一級古蹟旁激盪出更多的創作能量。
「其實我會做原木創作,和家族發展歷程應該有很大的淵源!」施偉平表示。原來,施家原是淡水望族,當年淡水是木料對外運輸的集散地,日治時期淡水地區非常重要的木材行「株式會社施合發商行」就是施偉平的曾祖母所創立,極盛時期,「施合發商行」有兩艘運輸船,並留下現在老街上的古厝。家族發展歷程提供的能量,和施偉平的創作軌跡密不可分。
淡水中正路上的古厝地坪約五十坪、有三層樓高,一樓是施媽媽的生活空間,二、三樓幾乎都成了施偉平的工作區域。施偉平說:「我喜歡用不同的材質混搭,像是壓克力板材、各式燈泡、玻璃……等等,和木料一起呈現出花器、燈具、書擋等生活小物。創作出爐,總愛在古厝裡多着墨,激盪出不一樣的想法!」
讓設計力潛入校園
除了淡水古厝做爲基地之外,施偉平還有一位創作謬思──牽手鄭淑官。當年兩人一起去法國巴黎進修,鄭淑官鑽研視覺傳達設計,對金工、玻璃、陶藝、版畫各種媒材的交互運用很有心得。對於「一平工房」的分工,鄭淑官負責的是靈感和品管,施偉平則專設計與執行,這對佳偶的藝術交鋒,彰顯文創作品的深度。
二○一三年九月,配合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設計家進駐校園計劃」,施偉平前進永吉國小,希望用工作室的開發設計力幫助推廣工藝美學,讓學童早一步接觸創意商品的發展過程,從中培養美的鑑賞力、設計力,進而產生興趣、拓展工藝觸角。
「一平工房」的作品從設計與打樣成型、從材料到成品、從產品呈現在文宣品前拍攝,都是兩人一手包辦。問施偉平困難點在那兒?「臺灣仿冒太多了,實在嚇人!」無奈一有作品出來,很快就有仿品問世,擠壓了手工原木創作者生存的空間。
不過,施偉平並不氣餒,他原創的能量、教學的熱忱依舊持續,希望樸拙的原木創作可以點亮臺灣文創的未來性,多希望臺灣的優質文創有機會走出去、讓國際看到!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好房網HouseFun》雜誌2015年1&2月合刊號】◎封面故事>羊年購屋必勝寶典-計劃篇/買房新手入門功bit.ly/1xXKK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