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淇縣:“安瀾公益之盾” 助力防範安全生產隱患
在河南鶴壁淇縣,應急管理部門對“有限空間安全隱患”進行常態化執法檢查,已經成爲當地提升企業安全生產水平的重要抓手之一。這要得益於淇縣人民檢察院通過在安全生產領域發揮重要的預防性監督職能,創新實施“安瀾公益之盾”護企安全生產工作機制,從而有效保障社會公共安全。
從“治已病”向“治未病”拓展,是公益訴訟制度的創新探索。近年來,淇縣人民檢察院不斷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不僅法定辦案領域持續擴展,監督對象也從“已造成公益損害的”拓展到“損害還沒發生但存在損害公益重大風險的”。淇縣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門在開展有限空間安全管理公益保護法律監督中發現,轄區個別企業在作業中存在未設置有效隔離防護設施、安全警示標誌設置不合理、應急設備配備不全、操作流程不規範等安全生產隱患,遂進行立案調查。依託“安瀾公益之盾”護企安全生產工作機制,淇縣檢察院通過圓桌會議、訴前磋商、制發檢察建議等方式,釐清城管、住建等部門在有限空間安全管理上的職責分工後,淇縣應急管理局等相關職能部門加強溝通協作,動員轄區企業對照問題清單開展專項排查整治,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提醒企業及時進行整改。在一個多月的安全排查和整治專項行動中,轄區130餘家企業共更新安全警示標誌500餘處,重新安裝隔離措施200餘處,更新氣體檢測儀器、毒害氣體報警儀器300餘個。淇縣檢察院與縣應急管理、城市管理、住建等部門還建立了事前預防型公共安全治理辦案模式,健全行政執法與公益訴訟銜接機制,促進有限空間安全管理常治長效。
“安瀾公益之盾”是淇縣人民檢察院創新打造的護航企業安全生產項目,立足安全生產領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突出預防性監督理念,堅持“類案治理、靶向治療”原則,通過與相關行政機關協作互動、融合履職,通過提前介入、風險評估等手段,形成安全生產保護的合力,致力於將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助力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淇縣檢察院副檢察長高棟軍告訴筆者,淇縣檢察院聚焦企業安全生產領域公益保護,督促行政部門依法履職,推動企業堵塞特種行業無證作業、有限空間作業不規範等安全生產漏洞810處,設置安全警示標誌、隔離措施1500處,築牢企業安全生產防線。項目實施以來,辦理的“特種作業、有限空間”領域安全隱患兩起公益訴訟案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評爲典型案例,寫入河南省檢察機關“檢察護企”專項行動暨民營經濟司法保障專項監督典型案例。(來源:鶴壁市委宣傳部 作者:肖莉萍 霍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