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死飛”花樣多,安全隱患需防範

新華社北京2月9日新媒體專電記者高一偉)近日,浙江省衢州市常山法院第二次開庭審理了一起因騎行疑似“死飛”自行車致一女大學生不慎墜崖身亡的案件,“死飛”自行車的安全問題引發社會關注。近年來,騎行“死飛”在我國悄然流行,同時面臨着一些待解難題。“死飛”是怎樣的自行車?有何安全隱患?如何規範管理?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死飛”到底是什麼?

“走起!週六下午3點老地方, 刷街 嗨起來!”7日晚,在一個擁有340多個成員的南昌“死飛”愛好者QQ羣裡,“假魚”發了幾個國外“死飛”視頻,羣裡不少成員紛紛響應。

“死飛”,字面理解爲飛輪是“死”的,是相對於普通自行車的飛輪是“活”的而言的。“死飛”自行車即固定飛輪的自行車,它的後飛輪被固定在花鼓上無法自由旋轉。腳動車就跟着動,腳停車就停。也正因爲飛輪是“死”的,騎行的人便可以通過腳踏來控制後輪從而減速和剎車,從而玩出多種花樣

起源於19世紀美國的“死飛”,在2009年前後出現在國內一線城市街頭,而近年逐漸發展到二、三線城市。

記者在一家電商旗艦店看到一款標爲“倒剎死飛活飛可改”的自行車,詳情頁面展示了“死飛”小燕把、“死飛”專用鏤空牙盤、“死飛”專用炫彩鏈條等細節,共有24款不同配色可選,吸引了衆多年輕買家,“時尚設計”成爲商品評價的高頻詞。有的賣家表示,倒剎“死飛”加裝了手剎跟普通自行車沒有大區別,而且外觀好看,許多年輕人喜歡這種車。

南昌市“飛翔8”騎行俱樂部負責人吉米告訴記者,現在“死飛”自行車的消費羣體年齡一般是在15歲到30歲之間。如今,“死飛”運動在國內各社交網站擁有衆多粉絲,大型社交網站的活躍粉絲數已突破萬人,特別是論壇、貼吧的粉絲活動更加熱鬧。

“死飛”不是“省油燈

2016年4月5日傍晚,福建安溪十五歲初中生小吳騎着“死飛”,途經安溪縣城區清溪大橋橋頭十字路口時,與一輛小型貨車相撞摔倒,造成自身輕微受傷,自行車損壞。初步判定,小吳應負事故主要責任,小貨車司機負次要責任。

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間,在福建廈門、安徽六安、貴州遵義和廣東容桂等地就發生了多起因不文明駕駛“死飛”自行車引發的交通事故。事故引發不少對於“死飛”是否可上路的爭議。

一家“死飛”車專營店店主陳華告訴記者,由於多數“死飛”自行車只能靠腳踏剎車,操作不熟練或走神就很容易發生意外,所以他會提醒顧客在“死飛”上安裝前置剎車,但是有的買家並不領情,“初學者在未經專業指導的情況下,不安裝剎車上路非常危險。”

深圳一家自行車生產企業負責人李女士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對於“死飛”沒有統一的規範。“ 死飛 應屬於自行車,但國家對自行車的界定分類中,還沒有 死飛 。”

“賣 死飛 屬於鑽空子,有風險,不出事能賺錢,一旦出事就會有民事訴訟,是要承擔相應責任的。”李女士說目前有些賣家爲了規避風險,會在出售時跟買家簽訂免責協議。同時,生產廠家和賣家一般以正常自行車業務爲主,自行車各項檢測手續辦理規範就不怕查。由於沒有標準規範,一般也不會專門查“死飛”。

南昌市交管局法制案審大隊負責人胡仁軍告訴記者,按照當前法律法規,“死飛”自行車是不允許在馬路上騎行的。目前,部分省市已明令禁止“死飛”在馬路上騎行。然而,包括江西省南昌市等多地的基層交警表示,由於他們還沒有接到針對“死飛”自行車的監管通知,且很多騎行者都是未成年人,所以即使發現也只是以批評教育爲主。

“死飛”應安全護航

近年來,“死飛”在我國一些大城市興起,逐漸進入大衆的視野。而目前我國關於“死飛”運動的法規建設還不健全,相關的制度也比較薄弱,特別是“死飛”作爲新興的大衆健身項目,主要依賴民間自發性組織管理,缺乏有力引導和監管,容易導致衝突及傷害事故的發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八條規定,非機動車的外形尺寸質量制動器車鈴和夜間反光裝置,應當符合非機動車安全技術標準。“制動(剎車裝置)等不齊全的車輛是嚴禁上路的, 死飛 自行車存在明顯的安全風險。”胡仁軍說。

胡仁軍不建議市民,尤其是未成年人在馬路上騎行“死飛”。“交警、教育等部門應聯合做好安全教育宣講,特別提醒未成年人家長注意交通隱患,勸導愛好者們選擇在固定場地鍛鍊、練習。”胡仁軍說。

遼寧師範大學體育學院博士生陳志凌說,作爲新興事物,“死飛”運動在我國的傳播和發展中不可避免要面臨諸多問題,如死飛騎行不文明、粉絲消費不理性、市場監管不嚴格等。他建議,應加大立法,借鑑國外對“死飛”運動引導和管理的經驗,特別是對青少年或學生“死飛”粉絲的相關管理政策與辦法,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不斷規範騎行者安全騎行。

陳志凌說,形成“文明騎行,安全一生”的良好習慣和內在認知。此外,對“死飛”自行車的生產、銷售環節要嚴格把關,確保生產質量,穩定市場價格,源頭端管控風險,排除潛在的隱患。

一些“死飛”愛好者建議,初學者在騎行“死飛”前,應安裝剎車裝置,並避免在機動車道騎行。各地應根據需求在馬路上設置專門的自行車道,同時,也呼籲建設更多安全場地供愛好者們競技。(參與採寫:葉子)

(原標題:騎行“死飛”花樣多,安全隱患需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