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城市韌性防範風險隱患

當前,我國城鎮化進程穩步推進,伴隨着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居住人口不斷增多,各類風險隱患也隨之而來。增強城市韌性、提高抗風險能力,正成爲城市建設管理的共識。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韌性城市的意見》公佈,強調打造承受適應能力強、恢復速度快的韌性城市,增強城市風險防控和治理能力。

韌性城市的構建和管理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步步爲營、穩紮穩打。如今,我國城鎮化率已達66.16%,城市發展進入城市更新階段,由過去的大規模增量建設,轉爲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並重。城市的發展方式由規模擴張轉向內涵提升,人民羣衆對高品質生活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城市更新和改造過程中,提高城市智能化水平,有利於提升整個城市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例如,當城市遭遇暴雨洪澇等自然災害時,智能排水系統能夠依據實時監測數據自動調節排水流量與速度,有效規避城市內澇;智能燃氣管道可精準識別燃氣泄漏等風險隱患,第一時間切斷氣源併發出警報,防止事故的進一步發生;等等。要通過實施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與改造、發展智慧住區、提升房屋建築管理智慧化水平、開展數字家庭建設等行動措施,系統提升城市精細化、科學化管理水平,讓城市在更智慧、更便捷、更安全的環境中運轉。

韌性城市是一個有機整體,各區域、各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至關重要。要加快構建國家、省、城市三級平臺體系,加強與城市智能中樞等現有平臺系統的有效銜接,實現信息共享、分級監管、協同聯動。各部門應建立高效的聯動機制,打破信息壁壘,實現資源共享與快速響應。在面對突發災害事故時,各部門能夠按照預定的應急預案迅速行動,協同作戰。唯有各方齊抓共管,方能凝聚形成強大合力,共同有效應對各類災害挑戰,全方位提升城市整體的抗風險能力與應急處置效率。 (作者:常 理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