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落地存量房收儲
近日,合肥城建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合肥城建”)發佈公告,全資子公司合肥城建新站置業有限公司(下稱“新站置業”)、控股子公司合肥濱湖琥珀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濱湖琥珀”)、全資孫公司合肥工科置業有限公司(下稱“工科置業”)分別與合肥市合美房屋租賃有限公司(下稱“合美租賃”)、合肥市賓享家房屋租賃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賓享家租賃”)、合肥承悅房屋租賃有限公司(下稱“承悅租賃”)簽訂了《商品房買賣合同》。由三家租賃公司收購合肥城建旗下企業2318套商品房,合同金額合計33.32億元。
受訪專家認爲,此舉代表着合肥已經正式開始收購存量商品房。這不僅有助於緩解市場庫存壓力,穩定各方信心,也有利於企業回籠資金,後續可以投入到新的投資中,促進市場的資金循環和流動性,爲合肥市場的持續發展注入動力。同時,本次交易明確了收購的金額並簽訂了交易合同,在地方房地產國家隊“收儲”中可以說是首例。
合肥落地存量房收儲
根據《商品房買賣合同》,合美租賃擬購買新站置業開發的菁華里項目869 套商品房,交易金額暫定爲12.69億元;賓享家租賃擬購買濱湖琥珀開發的東樾裡項目 665 套商品房,交易金額暫定爲13.58億元;承悅租賃擬購買工科置業開發的尚陽裡項目 784 套商品房,交易金額暫定爲7.05億元。合同金額合計33.32億元。
記者注意到此次參與商品房買賣的合美租賃、賓享家租賃和承悅租賃均是國有企業,三家企業分別成立於2021年1月21日、2020年3月26日和2021年9月16日,均由合肥市安居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安居集團”)100%持股。再往上看,安居集團大股東爲合肥市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由合肥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實際控制)。
中指研究院華東大區常務副總高院生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本次3家租賃公司收購合肥城建2318套房源,代表着合肥已經正式開始收購存量商品房。這一舉措能爲合肥市場帶來實質性的利好。一方面有助於緩解市場庫存壓力,穩定各方信心,是市場“止跌回穩”的關鍵;另一方面,有利於企業回籠資金,後續可以投入到新的投資中,促進市場的資金循環和流動性,爲合肥市場的持續發展注入動力。
今年5月10日,合肥發佈《關於進一步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措施的通知》中明確提出,鼓勵合房租賃公司等國有企業,根據需要,按照市場化原則,收購有“賣舊買新”需求家庭的二手住房(安置房),用於市場化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豐富房票房源超市等。
9月9日,安居集團發佈《關於收購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徵集通告》,擬開展收購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工作,並向合肥市相應行政區域內徵集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
高院生指出,結合9月的公告,本次收購房源後續大概率用於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同時,本次交易明確了收購的金額並簽訂了交易合同,在地方房地產國家隊“收儲”中可以說是首例。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告訴記者,合肥城建此次披露的信息較爲詳盡,體現了上市公司在重大交易事項上的信息透明度和規範性。這種透明度不僅有助於投資者和市場參與者更好地理解公司的經營動態和戰略方向,也是上市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維護市場秩序的重要體現。
房地產正進入新一輪的去庫存週期
近期,多地在商品房收儲上持續發力,房地產正進入新一輪的去庫存週期。三季度以來,存量住房收儲進入加速期,據克而瑞統計,截至11月12日,全國已有超50個城市表態支持國有企業收儲,其中既有廣州、深圳等核心一二線城市,也有萍鄉、滁州等三四線城市,更不乏蘭考、灌南、赤壁等縣級行政單位,其中29個城市已落地首批房源徵集細則。
10月31日,杭州安居集團發佈通告,擬面向部分城區公開徵集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其中,收購後用於保障性租賃住房的,面積以不超過70平方米的小戶型爲主,收購後用於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面積以不超過125平方米的戶型爲主。收購價格以同地段重置價格爲參考上限,即劃撥土地成本和建安成本以及加不超過5%的利潤。
10月28日,哈爾濱住建局發佈徵集存量房用作保障房房源公告,要求房源性質爲住宅,單套建築面積小於120平方米,優先選取整棟或整單元未售的樓棟項目,收購價格以同地段保障性住房重置價格爲參考上限,即劃撥土地成本和建安成本以及不超過5%的利潤。
中國城市與區域治理研究院副院長蘇志勇撰文指出,一方面通過收儲調節了供需,另一方面也通過爲企業“減負”緩解了房企的流動性壓力。在收儲資金來源上,財政部明確允許通過政府專項債用於商品房和存量閒置土地的收儲,此舉破解了收儲工作的資金瓶頸。
嚴躍進指出,經過前期的探索和實踐,當前地方政府在收儲存量商品房的工作路徑已經逐漸清晰。這一過程中,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等資金支持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公告,保障性住房的租金及銷售款將成爲未來主要的還款資金來源。因此,爲了進一步推動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建議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以減少金融機構在放款時的顧慮。
責編:葉舒筠
校對:祝甜婷
版權聲明
" Type="normal"@@-->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END
"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