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體制保持距離的平民代言人
(文接B6版)作爲暢銷作家並參與網路論戰的韓寒,基本上仍不脫才華洋溢的年輕暢銷作家的形象。不過,近年來韓寒的部落格對社會現實的批判,卻受到廣泛的關注,他對社會現實乃至官方體制提出犀利的批判,平白易讀外加反諷的文字使得他的部落格的點擊次數超過3億多次,甚至有人將之稱爲不無時髦的「公共知識份子」甚至「媒體型知識份子」。韓寒的批判(或者說體制外)形象其實有幾條脈絡可循:首先是2007年許多位已成名的八○後作家加入中國作家協會,這個事件也被許多網友視爲接受「招安」,韓寒不僅抗拒,還特別寫了一段反諷的文字迴應:如果我去了當主席我就去,下一秒就把作家協會解散。其次,他創辦的《獨唱團》原訂在2010年1月出版,不過遲遲無法出刊,一般認爲,應該是卡在官方的審覈關卡。第三,則是他對社會現實的批判,舉個較有代表性的例子,今年一月他對電影《阿凡達》的評價便是:野蠻強拆對於其他國家的觀衆來說,的確是一件超乎他們想像力的事情,也就是外星球和中國纔可能發生。
和體制 保持距離的韓寒
韓寒現象最饒富趣味的一點是,爲什麼一個高中輟學的暢銷作家就成了「媒體型知識分子」?這個現象到底反應了什麼?近年來流行的公共知識分子是由南方報業集團的《南方人物週刊》於2004年所推出的活動,每年選出特定人數對公共事務有特別貢獻者。這其實僅是一個雜誌的策畫,倒是其所屬的南方報業集團在大陸言論範圍內被視爲較具批判性。或許因此,公共知識分子提出之際,遭到黨報的批判,主因在於一方面這是西方的舶來品;另一方面在於公共知識分子所自許的獨立身分、社會批判等主張是一種欠缺組織概念的提法。黨報的批判,使得這個公共知識份子成爲不無時髦的語彙。然而,公共知識分子們雖然術業有專攻,其侷限也在於只能就越趨細化的專業發言,而大多數知識份子則囿於體制的力量與利益保持沉默。網路上一篇頗爲流傳的文章《韓寒,爲何敢於批評一切》便以媒體型知識分子稱呼韓寒,韓寒有其獨立性,他的發言常能觸及學院公共知識分子所不及之處。
然而,韓寒憑甚麼與體制保持距離?還可以動輒進行犀利的批判?韓寒所憑藉的正是暢銷書與部落格所累積的財富與社會名聲,前者依循市場邏輯,後者依靠新興的媒介,這些資源的獲取完全不靠體制獲得,他的聲望建立在讀者「自由選擇」的基礎上。在這裡,我們會看到有趣的體制與市場的二元對立。市場在很多人眼中是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場域,這樣的看法在2005年超級女聲熱潮所引發的討論當中是相當主流的聲音。在這種觀點當中,各種評比都有黑箱操作的可能性,與其說是專業的競逐,不如說是社會關係的較量;相對之下,手機投票最爲公平。雖然投票者既是入迷的觀衆也是手機的消費者,所謂公平的環境其實也是一個高明包裝的商業機制。儘管如此,市場邏輯還是被認爲與體制運作大不相同:體制看領導靠關係,市場則是消費者自由決定。韓寒正是奠基在文學市場消費者的認同,他的部落格亦是相同邏輯。
此外,更有趣的是,韓寒的影響力之所以勝過學院知識份子,學院知識份子獨立精神的喪失被認爲是最重要原因。97、98年大陸知識圈曾爆發新左與新自由主義的論戰,在市場化、學院機制更加「理性化」運作的情形下,學院中人「知識份子」的身份認同其實逐漸消失當中,取而代之的是專家、學者的身份稱呼。這種自我身份的認定,其實也指出了在體制當中的位置以及發言的「專業化」。值得注意的是,97、98年的論辯之後,大陸步入一個高度商業化的時代,在這裡,不同社會成員都在媒體找尋大衆(消費者):八○後文學是出版商開發新的讀者。2002年,中央電視臺實施節目的末位淘汰制,原來定位學術節目的百家講壇不得不改走大衆化路線,易中天、于丹於是冒出,當「電視知識份子」紅火之際,不少人前仆後繼起而效尤。2004年湖南衛視推出「超級女聲」,2005年的第二屆終於引起整個大陸的轟動,手機投票人數迄今仍是難以超越的經典、就連大陸最重要的知識份子雜誌《讀書》,主編汪暉任內雖然開啓新局觸及了三農問題、東亞問題等現實問題,不過,《讀書》卻受到語彙艱澀讀者「大衆」難以閱讀的批判。
當今大陸知識圈的狀況不是成爲體制的一部分,就是在市場當中找尋利基。體制與市場同時強大,這是當今大陸特殊現象。韓寒是個主流與另類、真實與幻影的結合。真實的韓寒是個風格獨特的暢銷作家、賽車手,他也是個收入極高的成功人士,這其實很主流。但是他很另類之處在於他與體制保持距離,對體制發出批判,雖然是成功人士卻站在平民姿態(也有人稱之爲公民)發言,從敏感的民族主義到房價飆漲,他儼然是一個另類的平民代言人。在今天的社會情境之下,他主流而時髦的生存方式會被認可,因爲這是他自己闖出來的局面。他的另類也會被認可,因爲只有他才能觸及問題核心而且大快人心。不過,似乎也毋須將韓寒視爲英雄,畢竟,韓寒現象是韓寒與既有體制所碰撞出來的結果。體制的沈痾纔是問題,在一個體制與市場力量同時茁壯的年代當中,忽略了這點,韓寒現象將僅是極具快感的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