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債務危機陰霾籠罩 陸房企受波及面臨提前還貸壓力
大陸房地產企業已經因恆大危機而蒙受其害,金融機構已開始用各種名義要求部份房企提前歸還貸款。圖爲恆大集團深圳總部。(圖/路透)
深陷債務危機的中國恆大能否順利渡過財務難關仍不明朗,但其他大陸房地產企業已經因恆大危機而蒙受其害,金融機構已開始用各種名義要求部份房企提前歸還貸款,令相關企業的融資壓力更爲沉重。
《路透》報導說,自去年「三道紅線」及集中度新規實施以來,一向秉承「高槓杆-高負債」模式的房企已在掙扎求存,而愈演愈烈的恆大事件似乎正在從單體危機轉變爲行業性恐慌。
知情人士透露,恆大危機爆發加重了金融機構對其他開發商相關貸款的疑慮。一位大型房企高層表示,「『三條紅線』是我們主動在壓降,但恆大事件已經成爲行業性的恐慌,現在金融機構恨不得立即把貸款全部都收回去。」現在各家金融機構都以相同的套路,如「監管檢查」或「集團檢查」爲由想要收回貸款;目前尚難辨別此舉是「真抽貸」還是「假咋呼」,但在恆大危機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各家機構都在竭力避免成爲最後的風險接棒者。
去年8月下旬中國監管層根據負債率爲房地產企業劃定「三道紅線」,年末再出重拳,對涉房貸款集中度制定指標上限。今年以來,房地產行業爆雷不斷,華夏幸福、泰禾、藍光發展相繼陷入資金鍊斷裂困局。
報導稱,除了銀行外,信託、險資、AMC(資產管理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均對「涉房」項目慎之又慎。同時,近期其他機構資金藉助通道投入涉房項目亦面臨撤回投資的壓力,否則會面臨一定的合規風險。
雖然房地產行業暗流涌動,信用風險不斷累積,但與掙扎在「生存線」上的民營房企相比,國資房企受創程度相對較低。國資房企人士表示,並未感受到來自金融機構方面的壓力,沒有被要求提前還款。
另一行業資深人士亦表示,今年以來民營和國資房企分化已經非常明顯,國資頻頻出手拿地或者收購商業物業,而民營企業處境日益艱難,一些企業融資管道甚至完全關閉。其中民企方面包括新力控股股價狂瀉近90%,10月中到期債券可能會違約;融創中國紹興分部向地方政府的求助信亦在網路上瘋傳,稱其現金流動性碰到困難,該公司已經否認此「求助」事件,不過融創中國今年股價已跌去近47%,近一個月下挫33%。相較之下,國資背景的保利發展今年以來則跌12.2%,近一個月上漲逾15%;招商蛇口年內僅跌約2%,近一個月則漲逾20%。
業內人士普遍指出,當前房地產行業的遊戲規則已完全改變,「高槓杆-高負債」模式不再行得通,且利潤空間亦被大幅壓縮,一般的企業已經「玩不轉」,行業恐再迎一波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