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圖書館:做百姓家門口的“精神牧場”

(原標題呼和浩特玉泉區圖書館:做百姓家門口的“精神牧場”)

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10日電(記者魏婧宇)退休職工趙喜樂習慣隔幾天到圖書館看看最近的報紙雜誌大學生汪洋,正在準備考研的他每天在圖書館自習到深夜;小學生程浩童一到週末,就要到圖書館看他最喜歡的天文類圖書

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他們,卻有一個共同身份——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圖書館的“老讀者”。這座家門口的圖書館早已成爲愛書人的“精神牧場”。

能在家門口的圖書館借書看書,這是20年前的趙喜樂想都不敢想的事。玉泉區圖書館雖然在1977年就已建館,但1992年老館拆除後,一直四處漂泊。“1992年以後,圖書館搬了三次家,先後和教育局文化館、健身房共用場館。受場地限制,圖書館只保留了書庫,沒有閱覽室,讀者只能把書借回家看。”玉泉區圖書館館長劉麗君說到。

2016年,玉泉區圖書館終於有了固定的場館,3000平方米的場館被細分爲普通書庫、蒙文書庫、歷史書庫、視障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少兒館家風家訓館等不同的閱讀功能區館藏圖書達10.6萬冊,是建館之初的5倍。

在歷史書庫,書架陳列的書有的書頁泛黃,有的封面脫落,劉麗君告訴記者:“這些書不少都是70年代建館後購入的,隨着圖書館不斷搬家,許多書受損,也有的遺失,但這裡保留了圖書館最初的記憶。”望着書庫深處的一排排空書架,劉麗君說:“我們正在尋回圖書館遺失的老檔案地方誌,希望有一天能把所有走丟的書都帶回家,填滿這些書架。”

玉泉區圖書館對面就是內蒙古大學南校區,每天有許多像汪洋一樣的大學生到館內自習。到閉館時間,還有許多自習的大學生沒有離開,圖書館會專門留下工作人員值班。“什麼時候上自習的同學都離開了,圖書館什麼時候關門考試周期間,同學們上自習到晚上十點多,工作人員也陪我們到十點多。”汪洋說到。

“讀者需要什麼樣的服務,我們就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劉麗君說。而將讀者需要與圖書館功能完美結合的,當屬玉泉區圖書館的少兒館。少兒館分爲海洋體驗館、草原文化體驗館、太空探索體驗館、國學館等特色主題館,或裝飾汪洋大海,或佈置成蒼茫草原,不同風格的場館幫助少年兒童身臨其境地閱讀學習。

在太空探索體驗館中,6歲的程浩童坐在太陽系形狀的書架前津津有味地閱讀。“我每週都會來圖書館,太陽系書架上的書都看完一半了。”程浩童告訴記者,除了看書,他還喜歡和圖書館裡的“小胖”聊天

“小胖”是一個智能機器人,作爲玉泉區文化志願者,會在每週的圖書館活動日上同小朋友們互動。“小胖是我們圖書館數字化的一個嘗試,下一步我們計劃在社區、學校普及自助借閱機,讀者們可以在家門口借書還書。”劉麗君告訴記者。

曾經漂泊的玉泉區圖書館,在新場館內安了家;而安家的圖書館,也將要再次開始流動,建分館和流動圖書站,讓圖書更方便地走進千家萬戶。

(原標題: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圖書館:做百姓家門口的“精神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