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四重奏:想推動中國音樂走向世界

這幾天,國內頂級絃樂四重奏組合――琥珀四重奏的幾位成員非常興奮,正在忙碌“成立”十五週年音樂會的他們,雖然排練辛苦,但最令成員開心的是,經過多年努力,大衆對四重奏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也越來越願意走進音樂廳,享受這種被稱爲“音樂欣賞的終極形式”的藝術

琥珀四重奏的演奏成員均來自中央音樂學院,包括第一小提琴寧方亮、第二小提琴蘇雅菁特邀二提琴馬魏家、中提琴戚望大提琴楊一晨。15年間,他們用音樂解讀着貝多芬舒伯特、亨德爾、莫扎特德彪西、門德爾鬆等世界著名作曲家的音樂“密碼”。演奏之外,他們還會用“演講”、“沙龍”的方式,跟現場觀衆聊聊什麼是絃樂四重奏,聊聊自己的音樂感受,分享一些琥珀四重奏“從我到我們”的故事

絃樂四重奏

音樂欣賞的終極形式

11月初,作爲“四川音樂學院藝術周――紀念貝多芬誕辰 250 週年系列學術活動”重要嘉賓,琥珀四重奏在成都城市音樂廳裡,分別演奏了貝多芬中期輝煌的絃樂四重奏作品Op.59 No2以及貝多芬生命創作的最後一首作品絃樂四重奏 Op.135。高超的演奏技藝+奶油般細膩的音色,讓現場觀衆如癡如醉。

“絃樂四重奏在古典音樂當中被稱作音樂欣賞的終極方式,也就是最後一種方式。在這個世界裡面,音樂不再去單純的表達某個單一的場景,它更具有一種哲學的力量,甚至到了無法語言來形容的狀態。”琥珀四重奏楊一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貝多芬的最後一首作品絃樂四重奏Op.135,就是這種終極藝術作品,“它不屬於當代,屬於每一個時代,是永遠屬於未來的作品,永遠不會過時。這樣的作品是貝多芬留給世界的音樂密碼。”

在楊一晨看來,作家米蘭昆德拉對貝多芬的描述最爲貼切:貝多芬的音樂是一座孤島,也是一座奇蹟。“在貝多芬的作品當中,我們能夠感覺到一種特別真誠的音樂語言。同時對貝多芬來說,室內樂特別是絃樂四重奏,是他在創作技法上的完全的突破和超越。”今年,是貝多芬誕辰250週年,也是琥珀四重奏成立15週年。11月20、12月20日,琥珀四重奏將在北京帶來兩場音樂演出,其中第二場“貝多芬之夜”中就有貝多芬的經典四重奏作品。“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將貝多芬視作音樂世界的中心。很重要的一點,貝多芬的創作是不斷向前看的,他一種無法被定性的音樂狀態。”

用演講“放低”音樂門檻

讓觀衆走進音樂廳感受純音樂魅力

楊一晨認爲更好的演奏出貝多芬音樂內裡所要表達的更深層次的含義是極具難度的。但他總會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讓觀衆瞭解作品的背景和音樂的表達。他的這一做法,深受國內外觀衆喜愛。甚至有觀衆表示:“知道絃樂四重奏的‘門檻’很高,不瞭解的話根本聽不懂。但楊老師的講解,會讓自己敢於擡腳,想要往這個‘門檻’靠近一點點了。”

而琥珀四重奏的幾位成員,也通過15年的相交與融合,默契十足,彼此一個眼神,就知道音樂演奏過程中該如何起承轉合。“世界上優秀的絃樂四重奏一定不是臨時拼湊的,要有一定的時間來磨合。我們15年了,我們的導師、世界頂尖絃樂四重奏――阿班 貝爾格四重奏已經組建了43年。”多年的磨合,讓他們不僅在演奏技法上得到長足進步,最重要的還要在人與人的相處中體會合作的藝術。“其實在絃樂四重奏當中,人與人的相處是最有意思的,而且這個過程不像現在我們看電視劇可以二倍速三倍速,或者幾秒鐘看一段短視頻,這是要用一生的時間慢慢出來,這個過程是無法加速的。”

除了音樂,楊一晨對寫作、攝影等也有着極大的興趣。其中,琥珀四重奏的公衆號裡關於音樂方面的文章,都出自楊一晨之手。每次演出前,他都會變身“演講者”,分享自己的音樂的理解。“我是一個特別熱愛工作的人,而且熱愛的事情非常多,總是不滿足於對一項事物的追求。”楊一晨透露,自己從小的志願並非音樂家,“我更感興趣的是音樂本身的內容,會很好奇一個作曲家爲什麼要在這個時候用這樣的音樂去譜寫這個作品,他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而作爲大提琴演奏家,楊一晨也好奇在純音樂中沒有故事沒有情節時,作曲家到底在想什麼?“我想敲開他內心的大門,想把他從這裡拽起來,然後問他在寫什麼。”這樣的思考,讓楊一晨對音樂燃起了十足的興趣,“我覺得很有意思,這讓我不得不去借助一些其他的藝術形式去填補自己心中的疑問。也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我開始思考用什麼方法把它說成讓儘量多的人能夠理解的話語。”

這件事做起來很難,最開始時,楊一晨總會提到一些學術名詞,除了專業人士,一般大衆總是雲裡霧裡不能很好理解。“有一天我突然間意識到,就相當於我走進博物館,看見那些看不懂的畫,我一定要看看介紹。如果沒有介紹,哪怕畫的很棒,對我來說依然很難接受。”帶着這樣的思考,楊一晨開始儘量簡化、白話解釋這些深奧的音樂理念和音樂知識。他還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叫《門檻不要太高》。

“我們這個時代的確和貝多芬、莫扎特所處的時代不一樣,我們這個時代太快了。以前還看幾十分鐘的視頻,現在只喜歡看十幾秒的了,我們變得越來越快。但不管怎樣,我們的生活是無法加速的,人與人的相處也無法加速。貝多芬、莫扎特也好,還有中國非常優秀的作曲家創作的作品,包括我們的古曲,我認爲他們所說的事情和我們並不遙遠,都是我們在感受、在經歷的,有些是關於生活的,有些是生命中的感悟,用音樂的方式分享給大家。我相信聽了這些音樂,每個人所獲得的感受是不一樣的,這正是純音樂的魅力。”(荀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