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溪有成!淡水毛蟹「可上山下海」現身南港四分溪
南港中央研究院內的四分溪是臺北市首條「封溪護魚」的溪流,近年來複育有成,陸續有民衆看到「比大閘蟹還大」的淡水毛蟹(日本絨螯蟹),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也曾在院區內的路上驚見被輾斃的毛蟹,甚至在距離四分溪50公尺的住家撞見穿山甲,親眼直擊讓他感到非常激動。
▲▼在中研院內道路遭輾斃的毛蟹。(圖/鄭明修提供)
研究四分溪淡水毛蟹20年的鄭明修表示,這種「可以上山下海的螃蟹」,身形比大閘蟹還要大,可達半斤重,「山上的體型大,淡水河口的較小」,因附近的水質受到污染,毛蟹的數量漸漸在減少。民國90年他受邀到清華大學演講,恰巧碰到生命科學系教授曾晴賢正要將3000只實驗完的毛蟹放生回竹北頭前溪,鄭明修開心地說,「我當場跟他要了300多隻帶回臺北,野放在四分溪上游」,並貼海報告知。
結果隔年就有民衆告訴鄭明修在山上看到毛蟹的蹤影,近年來也有不少人目擊,他還曾在中研院內的道路上驚見被輾斃的公毛蟹,顯示四分溪的水質大爲改善,讓毛蟹能夠從下游的淡水河、基隆河、大坑溪一路溯溪到上游的四分溪活動。此外,11月23日他在住家附近的四分溪防汛道路,發現一隻入侵外來種美國母螯蝦正要穿越馬路到下游的淡水河口產卵,更驚奇的是牠的腹部抱着近200只體長0.3公分的小螯蝦,印證了牠們保護下一代的孵育能力。
▲▼入侵臺灣的外來種美國螯蝦,抱卵和抱幼的行爲和淡水毛蟹幾乎相同。(圖/鄭明修提供)
四分溪的物種豐富多樣,今年8月29日天秤颱風襲臺的夜晚,鄭明修甚至在自家門前驚見約80公分的保育類動物穿山甲,內心激動不已的他馬上按下相機錄影,但因穿山甲躲進車底下視線不佳,就在他返回屋內拿手電筒之際,穿山甲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可惜只拍到白白的尾巴」。
▲▼民國93年跌落中研院溝渠的穿山甲。(圖/鄭明修提供)
鄭明修表示,雖然毛蟹數量慢慢在增加,但現在「已經有很多人在抓了」,他呼籲民衆要好好保護覆育中的毛蟹,並建議打掉中研院內四分溪的三面水泥水道,還給河畔原本的自然生態,支持污水排放系統的施工,讓水質能變得更好,改善覆育的周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