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到陸家嘴精選丨中國資產全線暴漲 投資機會幾何?多位美聯儲官員密集發聲 降息路徑有線索?

①中國資產全線暴漲!高盛、瑞銀、大摩集體看多

重磅政策利好持續催化,資金正大舉做多中國資產。9月26日晚間,中國資產暴漲,其中,中概股、中國資產ETF、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恆指期貨、人民幣匯率全線飆漲。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漲近11%,爲2022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創5月以來新高。中國資產ETF美股也高開高走,多隻漲超23%。隔夜熱門中概股也普遍上漲,貝殼漲20.37%,華住酒店集團漲16.59%,京東漲14.39%,新東方漲14.00%,投資者押注中國市場對奢侈品需求將上升,LVMH等奢侈品巨頭股價也普遍大漲。

一系列重磅利好政策出臺後,外資機構對中國資產的展望愈發樂觀,包括高盛、瑞銀、摩根士丹利等外資機構都給出不同程度的樂觀表態。其中,高盛在最新的策略報告中建議投資者戰術性投資中國股票。在策略上建議買入股東回報主題。此外,高盛認爲,相對於A股,港股的盈利修正更爲強勁。大摩最新發布的中國股票策略顯示,央行的最新舉措應有助於改善投資者情緒和流動性,並推動在岸和離岸市場在短期內積極反應,並可能在短期內導致戰術性反彈上漲,甚至相對於新興市場表現更好。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則預計,未來幾個月政府會出臺更爲有效的財政支持措施,穩定經濟增長。

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客席副教授李徽徽:中國近期“一行一會一局”所推出的“重磅”政策組合拳,旨在穩住房地產、促進消費、激活股市等,對於中概股肯定會產生積極影響。一方面隨着經濟環境向好,公司業績預期可能上調,進而推動股價上漲;另外,這些政策釋放了政府穩定經濟的決心,提振海外投資者的信心,從而帶動中概股整體走強。在中概股中,最看好的主要是直接從政策中受益板塊,其中包括:1)科技與互聯網,比如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這些公司受益於政府對於新質生產力的大力支持;2)電商與物流:如京東、拼多多等。消費刺激可直接帶動其業務增長;3)新能源汽車:如蔚來和小鵬。隨着中國對綠色經濟和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力度加大,該板塊企業有望從中受益;4)房地產相關: 雖然房地產商較少在美上市,但如貝殼找房等房地產服務平臺可從中受益。綜合來看,短期內政策帶來的效應是積極的,中長期趨勢還是要回歸到基本面。公司業績基本面會決定後續上漲的可持續性。

海順投顧黃俊:我國政府近期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利好顯著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爲刺激經濟增長,我國實施了降準、降息及降存量房貸利率等一系列措施。這些政策的目的是爲了解決經濟復甦所面臨的挑戰,同時對市場流動性進行引導,使資金更爲充裕,促進企業與消費的增長。此外,外匯市場的波動也是中概股暴漲的重要推手。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強勁升值,吸引了衆多外資流入中國市場。

②美股隔夜收漲 標普創歷史新高 紐約聯儲行長宣佈設立新機構 PCE價格指數今晚發佈

美股週四收高。道指上漲260點,標普500指數創盤中與收盤歷史新高。投資者關注鮑威爾等6位美聯儲官員陸續在週四發表的講話,以進一步瞭解未來降息路徑。其中,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威廉姆斯週四宣佈成立一個由私人市場參與者組成的機構,以監控金融市場中利率基準或參考利率的使用情況。威廉姆斯未對經濟前景或貨幣政策發表評論。美聯儲理事鮑曼表示,她希望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越小越好,但不確定能否縮小至接近新冠疫情前的水平。美聯儲理事庫格勒表示,強烈支持上週美聯儲的50基點降息行動,並補充說,如果通脹繼續如預期下降,進一步降息將是適當的。美聯儲最青睞的通脹指標——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指數將於今晚發佈。分析師稱,如果該數據顯示通脹壓力頑固,那麼可能會略微抑制對50個基點降息的預期。

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客席副教授李徽徽:美聯儲以50個基點的降息開局超出市場預期,因爲在經濟軟着陸的背景下,採取大幅降息作爲開局歷史上罕見。但我們認爲又在情理之中。因爲此舉更多是美聯儲爲自己慢半拍的行動打補丁,而並非是徹底的鴿派降息。美聯儲官員的講話並沒有對後續的降息路徑給出明確的意見,但我們依然維持之前的判斷,即後續降息依舊十分保守,大概率會恢復到“小步快跑”節奏。預計美聯儲今年降息3次,即11月和12月還有兩次降息,每次25個基點。今年共降100個基點。我們預計美聯儲明年會有5次降息,各25個基點,共125個基點,降息時點將會前置而非均勻分佈,終端利率在明年年底會回到3%左右。

海順投顧黃俊:判斷美國經濟前景是否可以實現“軟着陸”需要綜合考慮多個方面的因素。同時,美聯儲後續的降息路徑也將受到經濟數據變化、市場預期以及全球經濟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③GDP修正值符合預期 耶倫預計住房成本將下降 推動實現2%的通脹目標

美國第二季度實際GDP年化季率終值3%,符合預期。美國8月二手房簽約量從紀錄低點回升,抵押貸款利率下降鼓勵一些買家涉足市場。數據顯示,美國二手房簽約量8月上升0.6%至70.6,但低於接受彭博調查的上漲1%的經濟學家預估中值。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週四表示,通脹正朝着美聯儲2%的目標前進,她希望隨着政策制定者降低利率,就業市場將企穩。當被問及她是否認爲美國通脹得到充分控制時,耶倫說“是的”。她預計住房成本將會下降,推動通脹率達到2%。耶倫還表示,美國就業市場現在“閒置略有增加”。她說,隨着美聯儲在貨幣政策方面採取行動,就業形勢有望企穩。耶倫拒絕就降息前景發表評論,同時指出美聯儲官員在上週降息50個基點後預計將進一步降息。她說,這要由美聯儲來決定。

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客席副教授李徽徽:我們認爲美國經濟大概率還是可以實現“軟着陸”的。美國目前的經濟背景與以前的衰退週期不一樣,我們認爲傳統的經濟衰退前瞻指標可能失效。另外,美聯儲重心已經明顯從“通脹”轉移到“就業”,但當前就業市場不具備衰退的條件。我們的觀點是,這次美國經濟的根本問題還是製造業和產業部門的問題,判斷標準應該聚焦在PMI和社零數據,一個代表供給端,一個代表需求端,如果兩端的數據持續3個月環比走弱,那麼衰退的概率基本就會很大。

海順投顧黃俊:近期國內針對房地產推出的一系列精準舉措,大大超出市場預期,房地產市場止跌企穩,將會改善相關產業鏈企業的經營狀況。

④AI存儲撐起需求 美光財報業績與展望極度亮眼

在人工智能帶來的存儲芯片需求激增推動下,美光科技在截至8月29日的第四財季的營收同比增長93%至77.5億美元,爲十多年來最大漲幅;不計某些項目的每股收益爲1.18美元,均好於市場預期。展望未來,美光預測2025財年第一季度營收將達到87億美元左右,輕鬆超出市場預期的83.2億美元;扣除某些項目後的每股收益約爲1.74美元,而市場預期爲1.52美元。受業績推動,美光股價隔夜大漲14.73%。美光科技表示,DRAM報價預期比此前展望有所上升,NAND報價預計環比持平,但結構上數據中心需求更強勁。公司繼續把資本支出重點放在HBM投資,以及長期建設。HBM在2024年和2025年均已售罄,且定價已確定。美光的業績通常會爲整個芯片行業定下基調,因爲該公司產品同時服務於個人電腦、數據中心和智能手機行業的廣泛客戶羣。因此,美光科技的這份亮眼財報或許也能爲全球芯片行業注入更多信心。

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客席副教授李徽徽:美光最新公佈財報顯示,公司恢復了強勁的增長勢頭,不僅收入同比幾乎翻倍,而且淨利實現了扭虧爲盈。主要還是受益於人工智能和數據中心的強勁需求,此外,美光通過積極管理已顯著減少庫存水平,預計毛利率也將有進一步提升。但美光也面臨着傳統DRAM和NAND組件需求下滑的風險,尤其是在消費電子領域。另外內存行業的週期性價格波動仍是美光面臨的一個長期挑戰。總體來看,美光值得關注,具有中長期的投資價值。

海順投顧黃俊:美光公佈最新靚麗財報數據主要還是受益於人工智能和數據中心的強勁需求,人工智能相關仍可繼續關注。

⑤中產最愛的Costco上季利潤超預期但營收遜色 盤後跌超1%

Costco今晨盤後發佈截至9月1日的公司2024財年第四財季的業績喜憂參半,利潤增長放緩仍強於預期,營收增長超預期放緩,雖然客流增加,支持利潤增長,但顧客消費更謹慎,影響收入。具體來看,營收約爲797.0億美元,同比增長近1%,略低於預期;稀釋後每股收益5.29美元,同比增長8.8%,高於預期;計入汽油價格和外匯因素影響,同店銷售增長5.4%,高於預期。財報公佈後,週四收跌近0.8%的Costco股價盤後加速下跌,跌幅超1%。評論稱,Costco的利潤高於預期體現了,面對成本壓力,消費者的支出仍強勁。過往紀錄顯示Costco業績不受宏觀經濟挑戰的影響,因爲在Costco購物要支付會員費,這類消費者往往更富有。還有評論稱,四季度Costco的營收低於預期源於顧客消費謹慎,以及汽油價格下跌的影響。今年7月,Costco宣佈從9月1日起,將美加會員費上調5美元至65美元。本次財報顯示,四季度Costco的付費會員7620萬,同比增長7.3%;全球會員續費率90.5%,美加會員續費率92.9%。評論稱,提高會員費從本月開始執行,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看到這一變化對續訂率或會員註冊量的影響。

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客席副教授李徽徽:Costco業績報還算平穩,未來增長驅動力還是要看會員體系擴張和電商業務發展。然而公司也面臨供應鏈不確定,全球運輸和勞動力成本增加給其低價商品模式帶來壓力。此外,在新興市場,Costco面臨着本土零售商的激烈競爭,還有全球對手山姆店和亞馬遜的市場份額增長。目前Costco市盈率在54倍,顯著高於行業均值23倍,50倍以上的PE要麼是行業壟斷或者高速成長,但Costco都不具備,所以對其謹慎看淡。

海順投顧黃俊:Costco公司目前財務穩健、會員制度穩定、全球擴張計劃明確、市場定位清晰、數字化轉型加速以及積極應對市場挑戰等因素將共同推動其在未來將會取得更好的發展。但也需要注意到市場競爭的激烈性和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