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 崇德遺址千年玻璃珠 來自印度

花蓮縣秀林鄉崇德考古遺址出土的千年歷史紅色玻璃珠,經美國芝加哥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Field Museum)實驗室研究,發現來源並非東南亞,而是南亞印度一帶。(花蓮縣文化局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1顆自花蓮縣崇德考古遺址出土的千年歷史紅色玻璃珠,去年10月送至美國芝加哥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Field Museum)實驗室分析成分、追溯來源,經1年研究後,揭開身世之謎,原來這顆玻璃珠並非來自東南亞,而是南亞印度一帶,可謂花蓮貿易版圖新發現。

崇德遺址位在秀林鄉崇德村立霧溪河口左岸河階臺地,距今1300年,屬十三行文化普洛灣類型,花蓮縣文化局2016年先後展開考古試掘及搶救發掘,陸續出土完整且精美紋飾的陶罐、獸骨、各式石器及玻璃珠。

其中1顆長度5.87毫米、直徑7.5毫米、穿孔直徑3.34毫米的紅色玻璃珠,外觀玲瓏精巧,吸引衆人目光,年代經判定約爲距今1000多年前的鐵器時代中期,典藏在考古博物館。館方爲探索玻璃珠身世,去年10月與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合作,送往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實驗室分析。

文化局長吳勁毅表示,原以爲玻璃珠來自東南亞,但根據分析結果,發現材質、化學成分及燒製技術與印度南方出土的類似成分文物相同,代表貿易途徑幅度廣闊,從印度南方依循海路一路到臺灣,此次結果可謂花蓮貿易途徑新發現。

他研判紅色玻璃珠使用目的爲裝飾且價格昂貴,才能從南亞一路海運到臺灣販售,以後若遇到類似的玻璃珠,將持續爭取經費送往鑑定,將花蓮貿易帝國版圖拼湊起來。

吳勁毅說,考古博物館將以主題策展方式,呈現玻璃珠身分與相關資料,文化局未來也會將陸續出土的遺骨送往實驗室做碳14鑑定判定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