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竣民/「雲豹」甲車在街頭含淚跳恰恰

▲「雲豹」八輪甲車高大的車身,卻有着火力貧弱的狀況,接着再經過中國零件的摧殘後,整體的性能更是一大考驗。(圖/黃竣民攝)

●黃竣民/「James的軍事寰宇」粉絲專頁主編

日前臺中某單位的一輛「雲豹」八輪甲車,在T字路口上演轉彎的SOLO秀,而遭路人拍攝上傳網路後,除立即引起國內各大媒體的爭相報導外,影片更是在各社羣軟體上瘋傳。國軍主戰裝備的威武姿態瞬間被打了大折扣,情況甚至比先前的憲兵結訓分列式、新兵刺槍術…等,更讓人傻眼。

雖然單位主管見狀況不可收拾,立即發出新聞稿澄清,但刻板印象已經造成;況且國軍的新聞稿對一般人而言,可信度屢遭質疑也不是什麼新鮮事,而會有這樣的後果難道是一天、兩天造成的?就像新聞稿中所說的,是因爲轉向機油封破裂(「塑膠」材質)造成,但油封應該是「橡膠」材質!

爲何一輛裝甲車在路上行駛,也能惹出這麼大的爭議?這一款官媒一路以來不斷吹捧的國組裝甲車,從量產以來發生的大小問題就不曾停過,包括:車身底盤傳動裝置防護蓋出現裂痕、漏油、插梢斷裂、防彈鋼板防護力不符標準、車載火力射控系統落伍電腦會過熱不穩定…等洋洋灑灑不勝枚舉。

先前自行設計的20mm機砲砲塔火力低下不說(經研究後判明無法擊穿任何大陸戰甲車),還曾遭監察院「糾正」而暫停該研製案,虛擲國防經費與浪費大量時間後,又只能乖乖地回到採購國外高單價產品的老路(機砲砲塔的報價幾乎與車體同價)。

▲耗費國防資源空轉了一圈後,還是得乖乖採購國外由ATK所研製的昂貴30mm鏈砲,才讓「雲豹」裝甲車具備較強的火力。(圖/翻攝青年日報

最近的醜聞,則是在軍人節爆出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主任指使,對該車的自動滅火系統浮報詐領3,000萬的獎金乙案。事實證明它的各種綜合性能與設計根本不是耐操好用,而是問題不斷與弊案叢生,官兵們也不諱言指出,它只能在營區內當「類寵物」遛遛的悲慘寫實情況!

先天不良,後天不足的情況下,平均2天故障1輛的後勤維修壓力,其實早已讓實際列裝的單位不抱任何期待,只要這隻「豹」能乖乖聽話就好,要實戰化的激烈操駕就省省吧!後續即便不斷弄出落伍的迫砲版設計,甚至是「二代豹」,本身體質上早已落後世界的現行同級車,只剩下自大的心態在盲目支撐。

▲國軍對於軍車在外故障的處置,SOP早已行之多年。(圖/青年日報)

看着「漢光36號」演習,矯情的媒體還很愛用「一個營就能出去作戰」的標題,而這一輛「雲豹」甲車不就是今年6月中旬才編成的「聯合兵種第二營」的裝備?看看國防部還大言不慚地聲稱八輪甲車有「9成的妥善率」,這種數據跟操作單位官兵的真實反應上,其實是再諷刺不過的對照了!國人不禁要質疑,究竟有多少個機甲旅的主戰裝備,能經得起國人或敵人隨機的突擊檢驗?

然而車輛機械的故障難免,也情有可原,多年來國軍不是早也有SOP(路邊放置「狀況演練」牌,等待或進行救援),民衆也不至於會苛責什麼。但這一次一反常規,讓故障車輛硬是行駛在馬路上,演出這一段恰恰難道效果會比較好?這件事所衍生出的問題,豈止是簡單的裝備妥善問題;甲駕手的技術與訓練問題…?而是更應該深一層去思考,國軍給社會大衆的印象與地位,從這一段影片所產生的迴響中根本暴露無遺,主事者仍未驚覺?

▲先前平均2天故障1輛的驚人品質,官兵早已被「雲豹」搞到不堪其擾。(圖/黃竣民攝)

口蹄疫爆發時,病死豬軍隊去擡;SARS時要去消毒;颱風期間要去救災空難時要去搬屍體;洋蔥要助割;產量過剩的水果要吃;新冠肺炎要去做口罩…國軍各部隊再這樣被政客與民代無限上綱地搞下去,很快地連美豬也照樣塞給你吞下去,這應該也不會有人感到意外吧!爲何一支部隊甘願讓自己沈淪到這樣的程度?而儘管付出了這麼多,國人卻仍然是以看笑話的心態,在看待國軍部隊每一次的出糗事件。

軍中高層只想把部隊當作是取悅層峰,或是個人升遷交際的墊腳石,那也別奢望從部隊退伍的官兵,在迴歸社會後會對軍隊產生多大的支持度與向心力。那些民間任何雜役都想要攬來做,把龐大高昂成本招募來的志願役官兵們當成免費粗工使喚,所成就出所謂的「軍愛民」假象,其實在廣大國人心中真的很不堪一擊,因爲「民敬軍」的民風根本遙不可及,不然穿軍服的官兵走在街上購物、搭車休息,又何必擔心百姓如何以手機伺候?

奉勸那些官媒與現役者,別再老愛拿美軍的福利待遇與社會地位,來給國軍自己的臉上貼金,當軍事專業與軍人風骨無法端上臺面時,根本不用奢望會獲得國人相同的看待。回想前些年爲各地方政府支援救災的人力、機工具…,軍方平白負擔了十餘億的救災成本,行政院也只以一紙公文,就要國防部自行報銷結案,試問國防部爲部隊爭取到什麼「權益」與「尊嚴」?有那個地方政府願意正眼瞧過?有這樣軟弱的國防部高層,下級的官士兵是要如何看待他們的長官,還遑論軍中的「三信心」?

▲近期中國軍機頻繁在臺灣周邊的防空識別區活動,號稱是臺海1997年危機以來關係最緊繃的時刻。(圖/國防部)

近日看到國內指標性大學校長的軍旅憶往,在親身服役到國軍部隊後,不見「上將擁旄西出徵,平明吹笛大軍行。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的預期聲威,取而代之的盡是拔草以及表面文章,不禁令人感慨又經過了40多年後,現在的部隊與當時又有何改變?

時值中國軍機大肆在臺灣周邊的防空識別區活動,空軍戰鬥機飛行員疲於奔命之際,還刻意將「自衛反擊權」重新定義,海峽兩岸近期儼然進入1997年危機以來關係最緊繃的時刻。而當國人看到這種影片的調侃反應,是否反應出臺灣真實的抗中決心?

熱門推薦》

亓樂義/「第一擊」的歷史經驗 我們曾經有過!

王志鵬漫談歷次漢光電腦兵推經驗

►黃竣民/靠川普建構「臺灣堡壘」?過於一廂情願反打擊國軍信心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防疫新生活!國內旅遊票券特價開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