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狂蟻入侵墾丁陸蟹陷危機 墾管處耗時6年防治有初步發現

墾丁國家公園是知名的陸蟹寶地,但近年來陸蟹不僅面臨陸殺危害,還有黃狂蟻入侵的危機。(墾管處提供/謝佳潾屏東傳真)

墾管處委託彰化師範大學林宗岐教授團隊研擬防治對策,經6年努力後,初步發現香蕉灣地區的黃狂蟻族羣密度已有下降趨勢。(墾管處提供/謝佳潾屏東傳真)

墾管處委託彰化師範大學林宗岐教授團隊研擬防治對策,經6年努力後,初步發現香蕉灣地區的黃狂蟻族羣密度已有下降趨勢。(墾管處提供/謝佳潾屏東傳真)

墾丁國家公園是知名的陸蟹寶地,但近年來陸蟹不僅面臨陸殺危害,還有黃狂蟻入侵的危機,爲此,墾管處委託彰化師範大學林宗岐教授團隊研擬防治對策,經6年努力後,初步發現香蕉灣地區的黃狂蟻族羣密度已有下降趨勢。

墾管處指出,俗稱黃狂蟻的長腳捷山蟻(Anoplolepis gracilipes)起源於南亞,是惡名昭彰的全球百大入侵生物,牠的入侵已造成墾丁國家公園內陸蟹的生存危機,爲此,從2017年起便委託彰化師範大學林宗岐教授團隊執行黃狂蟻調查工作,以監測黃狂蟻的族羣分佈研擬防治對策。

團隊發現,黃狂蟻在陸蟹分佈熱區,也就是香蕉灣、砂島、涌泉區及港口等地方,已經出現有較高族羣數量的分佈,部分區域甚至已形成超級羣落的現象,大量黃狂蟻攻擊陸蟹,爲墾丁陸蟹族羣帶來極大的威脅,爲此,團隊以液態餌站與人工蟻巢誘引盒執行黃狂蟻的防治作業。

近2年,團隊也參考澳洲政府曾對於聖誕島上黃狂蟻超級羣落的防治方法,針對黃狂蟻密度嚴重的熱點區域,即香蕉灣及港口海岸林,擴大防治範圍與增加餌劑撒佈的頻度,撒佈液態與固態型餌劑來抑制黃狂蟻族羣成長與擴展。

另一方面,又採液態餌站誘集與人工蟻巢誘引盒監測防治樣區內黃狂蟻的族羣動態,以瞭解施灑防治餌劑的防治成效。經6年努力,團隊初步發現香蕉灣區的黃狂蟻族羣分佈與密度已有明顯下降,且在香蕉灣所放置的人工蟻巢誘引盒回收後發現黃狂蟻的比率,由2020年的平均35.83%下降到2021年的平均19.44%與2022年的平均14.58%。

墾管處表示,由於香蕉灣在餌劑防治作業下的成功,港口地區在未來的防治策略上,也將擴大現有的防治範圍與增加餌劑撒佈量,以增加防治強度,另因港口地區遊憩活動多,藉此呼籲社區居民及業者勿將遊憩設施及物品隨意擺放在海岸林地區,以免增加黃狂蟻利用空間阻礙防治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