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模式,被日韓改變——

參考消息網7月5日報道 “硅谷並未消亡。但硅谷的創業資本主義不再是硅谷唯一的選擇。”

美國《財富》雜誌網站6月30日在《日本和韓國改變硅谷模式,使初創企業與大型企業集團合作》一文中,分析了日韓開放式創新模式的優勢。全文摘編如下:

我們都瞭解硅谷的運作方式。有偉大想法、才華橫溢的個人會顛覆整個行業:優步和公共交通、特斯拉和汽車製造,甚至是微軟和工作場所本身。老一輩的在位者不會也不能與時俱進——所以他們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今天和明天的企業。這就是科技中心的運作方式。

但情況並非都是如此。

世界各地的政策制定者都在對硅谷的概念進行調整,以更好地適應本國經濟特點,並打造獨特優勢。

以日本和韓國爲例。這兩個國家都是由大型企業集團主導經濟。東京和首爾的官員並不認爲初創企業擾亂已經非常成功的國際化公司直至其消失有什麼意義。

相反,他們希望初創公司與現代、三星、SK、索尼或豐田等巨頭合作。這是小公司和大企業集團在政府幫助下攜手合作的一種開放式創新模式。這種做法有助於政策制定者在未來技術的設計和製造方面進行創新。

批評人士經常指責企業集團和大財閥抑制競爭。但日本和韓國的政策制定者並不想與這些集團作對,正是這些集團幫助他們的國家成爲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具創新力的經濟體。

在即將出版的《創業資本主義》一書中,我們研究了日本和韓國如何努力促進初創企業和企業集團之間的合作。儘管領導層頻繁更迭,但這種支持仍然存在,並已成爲兩國經濟結構的一部分。

但爲什麼會這樣呢?

首先,初創公司可以獲得專業知識、指導和銷售渠道,而這些是它們自己難以開發的。LG和日產等企業集團的管理人員在其核心業務領域擁有數十年經驗。初創公司創始人通常沒有這些經驗,政府牽頭的一些項目,有助於彌合資源和准入方面的不對稱。

這種開放式創新模式的第二個優點是企業集團和大財閥得到新的理念和產品。幾位日本和韓國的政策制定者告訴我們,他們擔心本國的龍頭企業可能會步摩托羅拉或諾基亞的後塵。與初創公司合作是大型企業集團開發新產品和改進現有產品的一種方式。

最終,日本和韓國希望初創企業和大企業集團共同努力改善經濟。它們認爲初創企業是創新和高質量就業增長的驅動力。

企業集團還提供大規模生產未來技術所需的製造能力。硅谷很久以前就將半導體等關鍵技術的生產外包給其他地方。使那些製造能力——可以提供高質量的就業崗位並促進人才聚集——迴流是美國耗資數十億美元的芯片法案的一個主要目標。

事實上,這種初創公司與大公司合作的模式似乎正在世界其他地區得到推廣。在人工智能領域,微軟正與一些較小的合作伙伴合作。

硅谷並未消亡。但硅谷的創業資本主義不再是硅谷唯一的選擇。(編譯/許燕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