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短篇】鍾玲/杲峰尼師和震華法師的因緣

對我來說,震華法師(1909-1947)1930年代寫的《續比丘尼傳》是部重要的著作,我寫過那麼多比丘尼的故事,由南北朝後期到民國初年的資料幾乎完全靠這本書。震華是男衆,何以他爲歷代比丘尼作傳呢?答案他自己寫出來了,答案在《續比丘尼傳.卷六》的〈興化金善庵尼杲峰傳〉,震華以兒童之身出現此傳中。下面我講的故事述說震華法師和一位尼師的因緣。

杲峰尼師俗姓房,江蘇鹽城人,生於清末1857年,父親房啓明是米糧商人,他的商號設在江蘇興化城,興化位於南京北邊,是水路交通樞紐,文明昌盛,設了多家書院、佛寺。房員外是佛教徒,樂善好施,敬重讀書人。他見女兒聰敏好學,五歲把她帶到興化城。因爲他跟城西三聖庵的尼師住持相熟,就讓女兒寄居庵裡,托住持照顧她的飲食起居,房員外還靠人緣關係,安排女兒到世家辦的閨塾學習。清朝後期高門世家流行讓小姐讀書明理、學習詩詞,故世族多設立閨塾。

房小姐的學業一路領先其他閨秀。如果某家閨塾請名家短期講學,房小姐會過去聽講,還跟名師進行討論,所以城裡四大家族閨塾的小姐們都很欽佩她。房小姐喜歡三聖庵清靜的生活,每次庵裡請法師講經說法,她專心聽講,心神領會。十五歲立志修行,告訴父親,自己終生不嫁,做清修的居士,也會幫忙房員外的商號。房小姐的學問聲名遠播,二十歲那年揚州的吳氏家族聘她爲閨塾師。她穩重自恃,頗有夫子架式。但她做了一年就感到勤倦,教這些慣享榮華富貴的小姐,是虛擲光陰。她懷念庵裡的修持生活,所以當她收到智明住持的來信,就辭去西席回興化城。智明跟她在三聖庵一同長大,她比房居士大七歲,待她如親妹。智明信中說,自己到興化之東安豐鎮的觀音閣受具足戒時,施主金夫人跟她有緣,把金家在興化鸚鵡橋之南的數畝空地,捐出來給她蓋佛寺,智明請房居士回來一起建設這間金善庵。

房居士見金善庵只蓋了簡陋的佛堂和寮房,智明帶着兩個沙彌尼徒弟艱苦度日,知道她資金短缺,房居士就請父親房員外出資,並跟相熟的世家夫人募款,加蓋三寶堂、觀音堂、法堂,還教沙彌尼認字、讀佛經。她又善於相人,常到城裡貧民巷弄走動,細查女童的面相,相到心善聰慧的,就跟她父母談妥,帶她回金善庵出家。1887年黃河大決堤,許多難民南逃到蘇北,房居士北上到難民寮去相女童,也找到幾個根器深厚的。金善庵在房居士的精心護持下,漸成爲長江下游重要的尼庵。

1919年房居士六十三歲,已經是民國年間,五四運動開始那年。因爲房家有產業在興化以南五十公里的唐港鎮,她帶着夥計去處理租約。黃昏時分經過唐港鎮公所的布告欄,看見一個十歲左右削瘦的男孩,扛着鋤頭,衣、褲都打了補丁,口中朗朗讀出公告的內容,忽然他停下來,轉頭上下打量一下房居士,說:「這位女士,請問下面一個字怎麼念?」

她目瞪口呆地瞪住孩子的臉:兩眼深邃,眼白處帶藍色,雙眉之間長了毛。這種根器一輩子沒見過!他只看她一眼竟能斷定她通文墨,太聰慧了!看來他識字是自學的,是這樣看公告、問別人學會的。跟他交談片刻,知道他叫唐全心,父母雙亡,跟着兄嫂種地。於是她說:「我想跟你兄嫂談,帶你回興化城,供你讀私塾,帶你到大和尚那裡出家,將來做法師,你覺得如何?」她看見他眼中閃着歡喜的淚水。

她把唐小弟帶回金善庵,智明住持替他買衣服鞋襪,看他身體虛弱,每天給他做營養齋食。房居士則幫他買文房四寶,親自教他讀《三字經》和《論語》,他三天學完《三字經》,開始讀《四書》。過了一個月,房居士和智明商量,唐小弟很快就會長大,不宜住在尼庵。房居士帶他到興化城南的男衆寺院圓通庵,去見她的方外好友懷蓮和尚,懷蓮當下收唐小弟爲徒,替他剃度,法號震華,而且出資送他去城裡最好的私塾讀書。

過了兩年,房居士忽得重病,病榻上請智明幫她剃度,並受具足戒,法號杲峰。十二歲的震華沙彌,滿臉憂心在榻前服侍。杲峰圓寂那一刻,震華號啕大哭,她是恩人,也是慈母,她改變了他的一生,何以老天不給他報恩的機會?智明住持安慰他說:「你不要太悲傷,你立志好好做人,將來能傳法度人,這就是杲峰師父對你的期望。」

果然震華沒有辜負杲峰的期望,他在私塾展現才華,不只學業超越同儕,而且文章、詩詞、對句,皆文采斐然。他畫的蘭竹超塵脫俗。而且對文史興趣盎然,十多歲開始做筆記,收集歷代出家人的資料,尤其是比丘尼的資料。

震華十八歲時,師祖霜亭方丈送他到鎮江超岸寺的佛學社進修。他在長江南岸的寶華寺受具足戒。二十二歲時,鎮江竹林寺方丈靄亭和尚聘他爲佛學院主講,二十五歲升爲佛學院院長,兼竹林寺監院,同年開始編輯《中國佛教人名大辭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他組織鎮江各寺院的僧伽救護隊,參加戰地救護工作。日軍佔領期間,他忍辱負重,任竹林寺住持,撰寫《入華求法高僧傳》、《東渡弘法高僧傳》、《續比丘尼傳》。三十三歲任上海名剎玉佛寺住持,創設佛學院,發行《妙法輪》雜誌。應該是過於勞心,他1947年三十九歲英年病逝玉佛寺。

震華成爲一代高僧,撰寫佛教的重要著作,可以說回報了杲峰尼師提拔他的恩情,他的《續比丘尼傳》必然是受到她的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