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工業學校:學生假期爲何願意“窩”在集訓室?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熊傑)近日,記者走進廈門集美工業學校,學校已放寒假,校園突然顯得冷清,但位於學校行政樓6樓的“網絡系統管理”項目集訓基地,卻依然火熱。幾排整齊的電腦桌、密佈的網線、高速運轉的交換設備,構成了一幅靈動的畫卷。10多名學生“窩”在這裡備戰各類賽事,鍵盤敲擊聲此起彼伏,如同輕快的樂章。

“我下學期要參加福建省技能競賽網絡建設與運維項目的比賽。”集美工業學校2022級大數據專業女生張涵說,她希望能像學長一樣,在技能大賽中獲獎。

在實訓基地,記者見到了基地負責人劉炎火。說起自己的學生,他一臉自豪。他介紹,從這個實驗室走出去的學生很“牛”,他們中職畢業,假期兼職,月薪有的會有3萬元左右。

劉炎火是福建省教師教學創新團隊領銜人,福建省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世界技能大賽網絡系統管理項目專家,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網絡搭建與應用項目裁判長。他近些年探索出“一學二練三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所謂“一學二練三優化”,其中“一學”就是教師先學,再帶着學生學。“二練”是指教師先練,接着指導學生訓練。“三優化”是指首先讓教師優化,接着引導學生做優化,最後教師和學生一起優化。

劉炎火介紹,學生經過“一學”“二練”這兩個環節後,多數學生都能掌握基本知識,熟悉操作技能。對錶現優秀的“拔尖”學生,我們將他們遴選出來,參與到各類技能比賽中來進行“三優化”,讓他們做到“賽練一體化”。

集美工業學校學生“三優化”,還幫助學生實現從“技能型”人才,向“工程型”人才的轉變,最終向着“技術型”人才的轉變。

集美工業學校網絡2016級學生胡興亞在2019年5月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在中職組“磐雲杯”中,獲得一等獎,現在,他成爲一家企業的培訓講師,負責企業網絡安全知識的培訓。胡興亞成功地實現了從“技能型人才”,轉向“技術型”人才的跨越。

胡興亞介紹,在“三優化”的過程中,除了比賽訓練,學生還要進行“跨界”學習。自己除了學習網絡安全知識,還要學習網絡搭建,以及一些編程知識,這讓他學到更多的工程知識,爲他成爲“技術型”人才打下了基礎。

據介紹,近5年來,劉炎火名師工作室共獲得世界技能大賽 “網絡系統管理”項目特別賽優勝獎,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網絡空間安全”項目一等獎、“網絡建設與運維”項目二等獎等成績,福建省職業技能大賽“網絡系統管理”項目連續3年榮獲金牌。

作者:熊傑